共工财经局 :万科陷偿债高峰|加速变卖资产,国资还是免死金牌吗?
文 | 新浪财经 徐苑蕾
半年内,万科已经多次出现股债双杀的情况,最近一次是由于市场传言其非标融资展期谈判被拒。万科素来被视为最为稳健的房企资优生,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哪怕是一点风吹草动,也足以引发市场对公司前景的恐慌情绪。 在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看来,万科此次被恶意做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不排除有机构趁机抛售。新浪财经发现,去年四季度,机构几乎以清仓式的姿态减持万科股票,持有万科A股票在总股本中的比例从三季度末的42.39%降至2.35%。 黄立冲坦言,“过去市场对于国资背景的房企确实是有幻想的,认为出事了还会有政府兜底。但是现在混合所有制已经不是免死金牌了,所以对于这类房企的价值也开始往下调整。” 债主护盘 机构清仓式逃跑 这周首个交易日,万科A股和港股齐跌,其中万科A收跌4.65%,万科企业收跌7.13%,此外,包括“22万科06”“21万科04”在内的多只万科境内债跌幅均超过10%。 万科陷入股债双杀的局面,源于周末一则传闻。有市场消息称,万科高层到北京与保险公司进行非标债务展期的谈判,最终却被拒绝。其后,万科方面并没发表对此事的回应,反而是新华资产发布声明指出消息不实。 新华资产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为万科非传统融资的主要借款方之一。根据万科发布的2023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截至2022年末,来自新华资产的五笔借款合计约97.82亿元,借款终止日最早一笔为2024年12月25日。此外,新华资产控股股东新华保险通过分红险账户持有万科A股1.2亿股,位列万科第十大股东。 新浪财经注意到,3月5日,万科A股价已经止跌回升,收盘报9.48元/股,涨0.53%,万科企业跌幅则较前一个交易日有所收窄,收盘报5.46港元/股,跌2.5%。 2022年以来,金地、龙湖、绿城中国等头部内房股都曾遭到做空,并出现股债双跌的情况。在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看来,万科此次被恶意做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不排除有机构趁机抛售。“如果有机构决定减仓,就会出现大手抛售,在目前市场情况下接盘有限,所以直到机构抛完以后,公司股价才会恢复到比较静止的状态。” 新浪财经发现,去年四季度,机构几乎以清仓式的姿态减持万科股票。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共有78家机构持有万科A股票,合计约2.8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35%。而三季度末,持股机构数量为119家,对应持股比例为42.39%。 加速处置资产 迎偿债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自1月以来,万科处置资产的动作频频。1月末,万科向深圳国资投资平台深投控出售深圳高新投6.16%股权。2月初,万科又将上海七宝万科广场50%股权7折出售给领展,交易对价为23.84亿元。 克而瑞地产报告指出,万科接连处置旗下资产的背后,可能是为了应对上半年的偿债高峰。2024上半年是万科美元债的偿还高峰,在其美元债价格走低情况下,借新还旧基本被堵死。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万科的境内债券余额约为640亿元,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规模为240.8亿元,境外债余额为32.25亿美元,未来12个月内的到期债务规模为12.3亿美元,年内三笔待偿还的美元债对应期限分别在今年3月、5月和6月。 根据万科2月29日发布的公告,万科已于3月4日支付“22万科01”“22万科02”两支债券自2023年3月4日至2024年3月3日期间的利息。此外,针对3月11日到期的美元债“VNKRLE 5.35 03/11/24”,万科方面表示,所有资金已经到位,偿债工作在有序铺排中。 针对偿债资金的来源,在去年8月的业绩会上,万科首席财务官韩慧华曾表示,对于2024年到期的债务,万科会通过一部分自有资金、境外平台投资项目的分红等去偿还,同时也会通过境外的银团贷款或者双边贷款去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偿债。 据新浪财经了解,近些年,在美元加息的背景下,万科有意调整境内外债务结构,降低对海外债的依赖。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万科境内外负债比例为8:2。在各融资渠道中,银行借款比例从50%左右逐渐提到至60%以上,债券融资比例维持在20%-25%区间。 国资撑腰 市场不认免死金牌? 事实上,对于万科来说,这已经是近半年内第二次遭遇股债双杀。去年10月下旬,万科美元债同样遭到大规模抛售,价格持续暴跌。万科股价也受到冲击,10月下旬万科A盘中最大跌幅超过3%,股价一度创下16年7月后的新低。 当时,面对不利局面,万科同样得到“盟军”的支持。去年11月,万科组织了一场机构沟通会,不同以往的是,深圳市国资委多位领导出席,给市场抛出了定心丸。 会上,深圳市国资委表示,万科并未出现传言所说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如有需要或遭遇极端情况,深圳市国资委有充分信心、有足够的资金资源和工具,通过项目合作、优化股权投资结构、债券认购、协调金融机构融资等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帮助万科积极应对。 万科是深圳国资体系的重要成员,深圳国资将万科纳入统计报表范围,万科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在深圳国资中占比均超三成以上。深圳国资旗下的深圳地铁则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达到27.18%。 万科在2018年喊出“活下去”口号震惊房地产行业,在楼市震荡期虽然销售下滑但依然保持行业前三的位置。有分析师观点认为,万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身份,同时享受了民企和国企的双重待遇。 不过,黄立冲坦言,“过去市场对于国资背景的房企确实是有幻想的,认为出事了还会有政府兜底。但是现在混合所有制已经不是免死金牌了,所以投资者对于这类房企的价值也开始往下调整。” 房地产的爆雷风险确实早已波及央国企和混合所有制的地产商。去年9月,央企远洋集团直接暂停支付所有境外债和停牌旗下8笔美元债,并对境外债务进行全面重组。今年2月,华南城债务正式违约,其国企大股东深圳特区建设发展集团虽然实力雄厚,对华南城进行了多次资金注入和资源支持,却仍未使公司脱离窘境。 这个月末,万科将发布2023年年报。要打消投资市场对公司的疑虑,万科或许还需要晒出更多实力。 责任编辑:李晓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