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移动新媒体

共工财经局 :净利骤降近4成,中华联合财险深受高成本率困扰

2024-03-06 来源:共工财经局
作者:宋涵

2024年以来,金融监管局严监管态势仍在持续。近期,中华联合财险再吃罚单,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合规问题仍然严峻。

随着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出炉,公司2023年业绩浮出水面,规模和盈利难两全。投资市场下行压力下,投资端表现未及行业平均水平;叠加综合成本率过高,承保亏损加大,净利骤降近4成。

01

处罚多发,内控成隐忧

2月9日,正值除夕,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一连晒出5张罚单,剑指中华联合财险下属支公司违法违规行为。

旗下2家同属河南的下属支公司被罚,且在“双罚制”下,有3名相关责任人吃罚单。

中华联合财险郑州市中心支公司因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规行为,被河南监管局罚款50万元。时任郑州市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寇方钊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同时被处以警告并罚款10万元。

中华联合财险洛阳中心支公司因存在编制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利用保险经纪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三大违法违规行为,被洛阳监管分局罚款92万元。

时任中华联合财险洛阳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肖香玲和张小才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双双被监管部门处以警告并分别罚款13万元和11万元。

事实上,这仅是中华联合财险违规遭处罚的 "冰山一角"。虽说新年刚过,然截至2024年2月28日,小到“毛细血管”营销服务部,大到分支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已有不少机构及相关责任人被处罚。

经统计,被罚事由包括编制虚假材料、虚列费用、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虚列农业保险防预费用于其他用途、虚列农险工作经费用于其他用途、跨省经营保险业务、未按规定执行审批或备案条款费率等。

其中,多项违规行为是监管长期整治的重点。虽监管趋严,处罚力度加大,然业内违规频发。如今保险行业低迷,竞争加大,为争夺客户资源,不少险企渠道费用投入增大,导致综合成本上涨。业绩和罚单成本两相权衡下,业绩至上理念占据高地,业内乱象不止。

中华联合财险合规问题突出,开年短短不到两月,公司被罚金额已高达384万元。过去的一年,公司多有大额罚单出现,被罚金额已超千万。公司合规漏洞如利剑悬颈,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刻不容缓,也成了摆在新领导班子面前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核心高管于2023年双双调整。原公司总裁高兴华调任董事长,原现代财险总裁蒋新伟接替高兴华出任公司新总裁。两人履历均带有浓厚的人保底色。

事实上,近年来中华联合财险多数高管均出自人保系统。例如前董事长徐斌、副总裁田振华,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邱彬,审计责任人邢环,总精算师刘新喜等都曾长期供职于人保财险。

02

业绩失衡,年度净利下滑近4成

老牌险企中华联合财险成立于1986年,前身是新疆兵团保险公司。2002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冠名“中华”,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华”冠名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

公司名字虽响亮,早年却深陷亏损泥潭,2007年亏损额高达64亿元。甚至一度被托管。直至2012年四大AMC之一东方资产出手注资,成为公司实控人,才结束被托管命运,迎来新生。

东方资产掌舵后,公司业务规模得到迅速扩张。中华联合财险保险业务收入由2013年的297.45亿元,攀升到2022年603.43亿元,同比上涨了111.05%。

现中华联合财险身处财险第二梯队,业绩保持常年盈利。然细究之下,近年来公司经营动能不足,出现疲态。

2018-2022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423.13亿元、485.86亿元、529.04亿元、557.16亿元、603.43亿元。同期,净利11.23亿元、5.81亿元、6.13亿元、4.47亿元、10.88亿元。期间,保险收入规模扩张势头不减,净利“上蹿下跳”。5年内仅2022年净利突破十亿大关。

随着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公司2023年经营状况初露端倪,净利有下滑迹象。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末,公司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52.8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19%;净利6.66亿元,同比下滑38.79%。陷入“增收不增利”局面。

从保费规模来看,2023年公司实现签单保费676.44亿元。其中,车险签单占比44.19%,保费达298.90亿元。非车险前五大险种签单保费占比52.54%达355.37亿元。从增速来看,车险作为第一大险种,签单保费同比增长了5.35%;非车险业务后来者居上,前五大险种签单保费增速为9.20%。

同期,渠道签单保费主要以代理渠道签单保费和直销渠道签单保费为主。两者分别占比52.21%和37.42%,高达353.16亿元和253.13亿元。

其实,公司2023年盈利骤降,与负债端、投资端表现不无关系。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3年公司综合成本率高达100.28%。而业内共识,综合成本率超100%很大可能会面临承保亏损。其过高综合成本率压力,主要受高赔付影响。数据显示,期间公司综合费用率仅为26%,而综合赔付率高达74.27%。

从投资端来看,公司投资收益水平远未达行业平均。2023年公司实现净资产收益率3.67%,总资产收益率0.91%,投资收益率1.76%,综合投资收益率2.01%。

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保险业年化财务收益率为2.23%,年化综合收益率为3.22%。其中,财产险公司年化财务收益率为2.93%,年化综合收益率为2.87%。

偿付能力作为衡量险企财务状况的基本指标,中华联合财险还有待加强。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5.86%,较上季度环比增长4.91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6.32%,环比较上季度增长6.31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公司两项偿付能力指标较2023年第三季度双双增长。不过,须有居安思危意识。纵向看,偿二代下公司偿付能力波动较大,整体呈下滑趋势。2020-2022年,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0.86%、185.99%、151.7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0.23%、208.38%、195.3%。

且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预测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偿付能力会有所下滑。其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9.28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12.3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监管总局披露,2023年四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7.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8.2%。其中,财产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8.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6.2%。

具体到财险行业来看,中华联合财险偿付能力较行业平均仍有差距。

责任编辑:李晓光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共工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共工新闻:XXX(署名)”,除与共工新闻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共工新闻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共工新闻(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共工新闻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共工新闻提意见:Vgong@vip.qq.com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