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财经局:上市两年市值缩水超8成,鹰瞳科技难闯“盈利”关
两年前的11月5日,鹰瞳科技带着“医疗AI第一股”的光环登陆港交所,虽然上市首日便破发,但最高70亿港元的市值还是让其风头一时无两。然而,谁也没想到,鹰瞳科技上市即巅峰,截至2023年12月4日,鹰瞳科技收于11.62港元/股,最新市值仅余12亿港元,和历史高点相比缩水80%以上。 明明立足于尖端科技——AI医疗,鹰瞳科技的市场表现为何会冰火两重天? 从2019年到2022年,鹰瞳科技的营收分别为3041.50万元、4767.20万元、1.15亿元以及1.137亿,年度亏损分别为8714万、8006万、1.426亿、1.800亿。对于2022年的不进反退,鹰瞳甩锅给了疫情,表示因为报告期内相关商业场景下应用于公司产品的现场活动受限,致使业务运营受到不利影响。然而,随着时间来到今年上半年,鹰瞳科技尽管在低基数下营收大增120.6%,可是亏损却仍在继续,期内归母净亏损达3697万元。 从财报来看,鹰瞳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给员工的薪酬太高了。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截至2023年6月30日,鹰瞳有369名全职僱员,产生的总薪酬成本(包括股份支付)为人民币9810万元。也就是说员工薪酬成本就将近1个亿,而上半年鹰瞳的总营收也仅有8250万,收到的钱还不够付员工薪水。 值得注意的是,鹰瞳对员工的“大方”并非是近期才有。截至2022年12月31日,鹰瞳科技的总薪酬成本(包括股份支付)为人民币2.16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21年为1.30亿元人民币,均大大高于同期鹰瞳的营业收入,如此入不敷出难怪会亏损。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鹰瞳科技管理层遭遇较大动荡。今年1月,鹰瞳科技联合创始人高斐辞任执行董事,并不再担任公司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成员,理由是投入更多时间至其家庭及其他工作安排。今年7月,鹰瞳科技非执行董事朱艇遥又由于其他工作安排辞任董事一职。近日,鹰瞳科技披露的第二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换届选举结果显示,陈羽中博士及陈海龙先生将轮值退任执行董事,及陈欣先生将轮值退任非执行董事。陈羽中博士及陈海龙先生将继续于本集团任职,并将彼等工作重心转向本集团的日常营运管理及业务发展。代替陈羽中和陈海龙执行董事职务的是和超博士及秦勇先生。公告显示,和超在2018年10月23日加入鹰瞳科技成为首席技术官。而秦勇先生,则于2017年9月加入鹰瞳担任产品营运经理。 除了人力资源方面缺乏把控,在产品方面,鹰瞳科技的大单品眼底照相机也在今年10月遭遇召回事件,由于涉及产品说明书版本错误问题,上海鹰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对其生产的眼底照相机(注册证号:沪械注准 20222160205)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三级。尽管只召回说明书不召回产品,但仍让外界对该公司的产品力打上了问号。 责任编辑:刘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