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車機房裏的“00後”突擊隊
“咱們建造翻車機房的曆史,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末……”項目部會議室裏,老專家張良晨正在激動地給剛畢業入場的新員工講述翻車機房的建造史。臺下,22雙懵懂的目光中充滿躍躍欲試的渴望。
時間回到2023年7月,中交一航局五公司中標唐山港煤炭儲運配套翻車機房項目。然而,面對技術管理人員嚴重短缺的現象,項目經理馬學偉倍感壓力巨大。“不能讓咱們的看家本領失傳。”經過反複探討,馬學偉鄭重定下了“賡續文脈、守正創新、內外兼修、勇爭一流”的項目文化主基調。
很快,在項目黨支部書記孟洋波組織下,一支平均年齡不足26歲的翻車機房青年突擊隊誕生了,項目部搭建了由項目經理、總工程師等組成的“最強導師天團”為突擊隊授課。
為了讓突擊隊員盡快上手,導師們撰寫人才培養計劃、制作教學課件、編寫實操課程、制定考核標准,用年輕人之間流行的“Z世代”語言授課,將高冷枯燥的技術難點講得趣味性十足。師傅傾囊相授,徒弟刻苦學習,經過大半年的理論學習和崗位實踐,徒弟們都能獨立完成施工任務。
2024年夏季的一天,2名履帶吊司機操縱著巨大吊臂,如“抓娃娃”般將預制鋼筋籠送到指定位置。最後一幅地連牆和廊道合攏部位的鋼筋籠重達33噸,整體形狀如字母“Y”,體積大、吊點多,又是異形結構,技術員劉庚欣和測量員陳龍升不敢有一絲松懈。就在此時,一場不期而遇的降雨,給吊裝難度等級最高的閉合段吊裝又增加了難度。
現場能見度直線下降,吊車反複幾次吊裝都未達到閉合要求。安全員劉卓奇說:“吊裝不能停,鋼筋籠已經起吊,多停留一分鐘就多一分鐘的危險。”劉庚欣和陳龍升商量後決定繼續施工。突擊隊隊長張宇聞訊帶著技術員高銘陽、機務員李暢從附近趕來。他們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曆經24小時,終於完成地連牆與廊道合攏,機房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
這只是突擊隊經曆的一件小事,經過2年的曆練,年輕建設者不僅技術逐漸成熟,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環保止水帷幕”等新技術、新工藝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這支“00後”突擊隊的見證下,這個年接卸能力5000萬噸的“鋼鐵巨人”正加速成長,期待著在渤海灣畔展現中交翻車機房品牌的榮耀。
作者:风云 责任编辑:孙慧
上一篇:地下二十米的“安全之道”
下一篇:渤海灣畔打造“煤炭心髒”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他媒体或为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就医或具体行为建议。以上内容中的图片未使用明显标注的水印或企业LOGO的,均视为无版权图片,也不构成侵犯图片版权的故意行为,如有异议,请发送至zhidaoribao@gmail.com.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