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报社1月6日据京华时空网消息(金承海)一位陕北人,为了收藏他四处奔波;一位47岁的中年人,为了信仰他28年志向不改,只为红色收藏;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收藏家,他的收藏不为赚钱升值,只为启迪后人铭记历史,珍藏一份关于民族希望的温暖记忆。徐海航一个其貌不扬的民间收藏家,是靖边县红色革命陕甘宁边区藏品第一人。
今年47岁的徐海航,是土生土长的一个农家子弟,过去因家里贫穷使他没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19岁时他毅然走出家门,只身一人去内蒙闯荡,起初,靠蹬三轮收破烂、卖菜维持生计,经过几年的小本生意,他逐渐有了一些积蓄,于是他和妻子在开了一家蔬菜批发门市,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开始想着完成儿时的梦想-----对陕甘宁文化的研究,于是就从收藏开始。
谈起收藏,离不开走南闯北收破烂的那些日子,他告诉我们,看到别人把这些藏品当废品卖掉,他甚是心痛,想着干脆自己收藏,于是就走上了一条红色收藏之路!由于他自幼喜好收藏,特别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多么的忠于和热爱,因此他便开始走村串户收集毛主席像章,日积月累将各种材质、造型的主席像章收集起来。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便开始收藏各种有价值的文化藏品,在二十多年的收藏人生中,徐海航近乎痴迷。为了收藏,他的足迹踏便陕北的山山峁峁和祖国的大江南北,至今,徐海航不仅倾其所有积蓄,而且还外欠上百万元债务!由于资金缺乏,在他妻子的支持下,将自己的小车卖掉继续用来收藏。如今,居住在城里的人,设法都要买下自己的房子,而他却舍不得买房子,把上百万元钱全部投资搞收藏,这些宝贝物品搬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平日一家人省吃俭用,硬是在舌尖上抠,穿衣不讲究。将平时生活中节约下的钱,用来购买他理想心爱的文化藏品。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徐海航决定拿出自己的藏品建造一座红色展览馆。说干就干,经过前期规划和设计,2012年,他终于租了三层楼房用来办展览馆,年房租10多万元,将他十多年来费尽心血收集来的文化藏品全部展现出来,并且将分类装裱的画像、资料等悬挂上墙,红色书籍、报纸以及武器模型等整齐摆放……供人们参观学习,而他却遗憾的说道,当时还有许多图片和资料,因为没有场地没能展出来……
走进海航红色文化藏品展览馆,映入眼帘的是站立在馆中央的那两米多高的毛泽东塑像,仿佛向参观者微笑着招手致意。整个展馆有半身、站、坐身态各异的毛主席瓷塑像、画像、丝织、刺绣、搪瓷,以及大小不一的主席银、铜、铝、玻璃、塑料像章举不胜举,使人目不暇接。展馆最为突出的是,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的有关生活纪念物品500余件,珍贵资料照片3000多张,以及五、六十年代的粮票、布票、棉花票、购物劵,报纸、画报、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有各个时期的邮票、钱币、有效证件、通告、账单等;还藏有纪念章、军功章200多枚,瓷器200余件。主席瓷像100多尊,像章上万枚。可以说徐海航的展馆是一家收藏数量之多、品类较为齐全的民办展览馆。如此上万件红色文化藏品,无不饱含着徐海航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无限敬仰和一往深情,凝聚着他多年的艰辛和传奇的人生。
然而几年时间下来他负债60多万元。由于实在无法承担展馆的费用,只得被迫关馆,搬进了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在这一间小屋子里,要展示上万件藏品,谈何容易?眼下,他再无经济能力投资租赁宽敞的房屋。看到他一家4口生活过得挺紧巴,有人建议把藏品适当的出售一些,以解燃眉之急,但他的回答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舍不得出售他的这些藏品。
为了搞收藏,徐海航没少吃苦,经常风餐露宿不说,身无分文时甚至讨过饭。用别人的话说他就是个“疯子”,弄这些收藏的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换回了满屋子的旧照片、“烂”画册、“破”报纸……一贫如洗的他连给孩子交学费的钱都拿不出来,妻子最终带着女儿去银川打工赚钱养家糊口,徐海航自己一个人守着藏馆过着像“光棍儿”一样的生活。可是,所有的苦和难都无法改变徐海航的的初衷。
由最初的喜欢变成了今天的责任,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藏品的不断积累和逐渐丰富,徐海航成了“红色富翁”,在经济上却常常是“负翁”。由于平日大笔的资金用于收藏,他常常囊中羞涩,有时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仍然不舍得将藏品卖掉!
他希望自己的收藏也能感染下一代,从小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位普通的农民,他没有读过书,也不不会讲豪言壮语,但为了一个红色梦想,20多年倾注了全部心血,积累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书写了一部动人的红色传奇。这一份执着,令人动容。虽然现在徐海航创办的家庭红色展览馆很小,却是属于他的宝贵的红色精神家园。相信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这座红色展览馆必将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振奋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