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箱 书香 书乡》
张国平
一直以为,这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从小喜欢上了读书。读了《父母的书架决定孩子的未来》,这种感受更为深刻。
儿时最爱是书箱。小时候,每到过年时,最高兴的事不是穿新衣服、吃饺子,而是眼巴巴地盼着在北京工作的大伯早点回来。因为每次他回家都会给家里带来许多花花绿绿的小人书。那时村里穷,连小人书都没有卖的地方,即使有流动的小贩来卖家里也不舍得给买。大伯带回的小人书就成了我和家族里兄弟姐妹们的宝贝,每次都要争着去挑去抢。最后拿到手的三两本看完了还要放到家里的纸箱里好好保存,除了隔三差五的翻一翻,还做为私有物和别人进行互换。随着小人书越来越多,存书的纸箱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位置从来没有变过,一直放在我床头的最里面。“没有童书的童年是悲哀的。”这一本本小人书犹如一颗颗珍贵的种子,不断发芽长大,唤醒我对文字、对书籍、对阅读的无尽渴望,正如朱永新教授在书中说的那样,“真正的阅读必须要从中小学开始,必须培养我们孩子的精神饥饿感”。
上小学时,我对语文课有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已经参加工作的大姐每次回家都会买些作文书、故事书给我,还买了一本厚厚的大字典,对我读书认字助益很大。那时农村连个电视也没有,每天放学完成作业后,我都会搬着书箱到院里,从里面捧一本书坐在院中静读。那些书箱和书籍有如我最忠诚的朋友,默默陪伴我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
唯有书香最诱人。长到十几岁,日子好过了些,自己能骑着车子到附近村里赶集。每次见到书摊都会驻足良久,有点零花钱都买成了书,有时会饿着肚子却兴高采烈带着一本书回到家里。看着自己的书箱数量越来越多,心里总是美滋滋的。那时卖书的少得可怜,看见什么书都像见到宝贝似的。记得小学时,我就囫囵吞枣地看了一本文言版的西游记,还有什么《呼杨合兵》《杨家将》《三侠五义》等等,现在想来对一些故事情节仍有些模糊的记忆。
再后来知道了附近乡镇上有一个国营书店,距离我们村有20多里路,有时间了就会骑着车子去那里泡。有一次家里人把自行车骑走了,竟自己走着去了,害父母着急担心了一天。上了初中、高中,因为对语文的喜欢,再加上不断阅读的积累,写的一些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读,便愈发增加了劲头,看到书更加的爱不释手。有一段时间,除了泡在学校的图书馆外,还天天抱着租来的那时最流行的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整夜整夜的看,以致成绩退步了很多。
最流恋处是书乡。这么多年,已记不清自己曾买过、读过多少本书了。俞敏洪曾讲过,一个家庭有500本书是最低数。很庆幸,参加工作以来,家中的藏书已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随着藏书越来越多,书橱数量也随之增加,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书房,有了自己的书籍之乡。闲暇时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在书房里用读书来度过一段段美好时光。家里孩子从小也经常到我的书房里做游戏、看书,我对他讲,书是人的精神营养,是一种精神食粮。一天不吃饭,肚子会饿,三天不读书,精神也会饿,精神就会匮乏,也会营养不良。还有:家里没有书,就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读过书,亦犹如心灵没有窗户。读的书越多,心中的阳光就会越多,光明便会愈盛。受我的影响,家里人读书也成了一种习惯,养成了一种氛围,孩子也越来越喜欢呆在书房里阅读思考,高中毕业后也考上了满意的大学。
掩卷而思,从我的个人成长经历,再次验证了朱教授书中那一句话:“我的生命,我的精神,得益于阅读的不断滋养。”,也印证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此言不谬。博尔赫基说:“如果有天堂,那应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期待着家里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我的书乡天堂里始终氤氲书香。
作者简介
张国平,现任河北省馆陶县政协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共工日报社作家,曾任馆陶县教育局局长,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作有《教育正能量》、诗集《一个人的风景》等。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