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报社专题电(龚建光

李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教授,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计算。现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语言处理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和营养治疗分会常务委员。

李兵主持三项国家级和四项省部级纵向课题,参与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若干项企业横向课题。曾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获3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指导学生多次获得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和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中国电子商务三创赛全国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等省部级(含)以上学科竞赛奖项。

我的育人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005年底,我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出站,带着“得天下英才以教之”的职业理想,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执教。最初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只要有热爱和奉献精神就可以做好,但随着近20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才逐步加深。面对不同需求的同学,如何在做好正常教学的同时,更好地因材施教,一直是我教学科研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李兵在学校举办的学术论坛上做报告

01

实践之创新与挑战

从2008年起,我开始尝试邀请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参加科研组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每次组会我首先会给出要讨论的话题,并介绍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等。随后,同学们轮流介绍自己的研究进展、实验结果或存在的问题,包括展示他们的数据分析、算法模型、编程代码等,我和其他成员发问、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完善方法或改进结果。在组会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分享他们的观点、经验和建议,提出关于项目的不同视角和新的想法。整个组会成为了同学们展示才华、互相启迪的绝佳平台。

李兵与毕业研究生合影

除此之外,我发现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到各类科研项目中来,鼓励他们在不同的研究方向上做出选择、自主思考和深入研究,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室工作和实地调研,鼓励他们勇于挑战现有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探索新颖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

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特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已毕业的学生遍布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科技公司里,绝大多数从事产品研发和数据分析等重要岗位,有些优秀毕业生甚至成为单位的核心力量。

02

实践之蜕变与成长

下面这个故事是关于“蜕变”,徐雨默同学2013年以文科生身份考入信息学院,他对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但担心自己基础不够扎实。在加入科研小组以后,我发现他对这个方向超乎寻常的热爱,就鼓励他补上短板。通过不懈努力,徐雨默无论是在数学上,还是编程学习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过几年磨砺,他的毕业论文获得了学院唯一的校级优秀论文;赴爱丁堡大学深造,于2018年获全额奖学金,继续攻读世界排名前五的爱丁堡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博士项目;2022年博士毕业后,就职于亚马逊云计算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应用科学家,从事大语言模型的研发与评估工作,成为了本领域的青年才俊。

李兵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调研

为更大规模实践育人经验,我在教授的《自然语言处理》课程中,以科研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对话系统小组作业。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选择如智能助手、客户服务、教育领域等不同的应用场景,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来提高系统性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话系统的各个模块,并保证整体系统的一致性和流畅性。从几年的实际教学效果看,学生们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省部级及国家级奖项,并且在实践中极大的提升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育人成效显著。

近20年的教师生涯如白驹过隙,作为学生们一段人生经历中的陪伴者和指导者,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看到他们在知识的沃土中茁壮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和成就。我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都能够勇于面对挑战,永远保持对知识和学习的热爱,我也将努力在教育岗位上追求卓越,为学生们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