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李克强总理在5月11日的座谈会上说。
当天上午,李克强主持召开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座谈会。总理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人才,依靠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面临很多困难挑战。但发挥好我们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源优势,就能汇聚成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李克强说:“要尊重科学、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博采众长,爱才惜才、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推动形成人才辈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
实行特殊津贴制度,就是表明党和国家政策的一个导向
“实行特殊津贴制度,就是表明党和国家政策的一个导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李克强会上表示。
始于1990年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意在体现党和国家对高级专家的关心和爱护,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张继平回忆说,1992年他首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时,每个月的津贴金额是100元。
“当时我一个月工资也就不到200元,津贴都超过工资的一半了,对我们来说是个重奖。”张继平说。
李克强表示,政府特殊津贴是唯一以国务院名义发放的津贴。“改革开放后,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知识分子生活贡献和待遇不相匹配的问题,因此有了政府特殊津贴这项党和国家尊重、关心、支持人才的重要制度安排。”他说。
“事实证明,这项制度安排对知识分子和各类拔尖人才的确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总理说。
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建立以来,截至2020年底共选拔22批18.7万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享受特殊津贴。李克强对广大特贴人才创新求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作出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
“现在看来,这一制度安排,精神激励远大于物质激励。但它有力推动广大科研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发挥才干、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发展。”总理说。
李克强说,新形势下,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制度,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既要实事求是发扬科学精神,又要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
当天受邀参会发言的,不仅有从事数学、历史和医学研究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也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代表。
来自北京公交保修分公司的王翀,26年前职高毕业后,干过钣金工、修过汽车底盘和发动机,如今已经是一名重点开展汽车专业技术培训的高级技师。另一位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李培,30年扎根农业植物资源保护,从“门外汉”的临时工,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
李克强强调,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基础研究和专业技能两头都需要突破。“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发扬科学精神,又要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他说。
总理说,人才培养必须要注重加强基本功训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发言后,总理对他说:“你曾是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主任,简帛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字,而这些古老的文字,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李克强说:“现在学习中国历史,虽然未必需要像古代那样穷经皓首,但仍需要大量阅读文史经典。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光大,必须踏踏实实深入研究、一步一步打牢基础。”
他要求,既要重视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研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加大对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和“长线”研究的支持,又要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精工细作,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今后政府特殊津贴要向这两方面倾斜,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专业精神,造就更多精益求精、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总理说。
青年人有希望,社会就有活力
李克强特别强调,要完善和优化特贴制度,更好发挥导向作用,激励更多人争相成才、人尽其才。政府要大力营造各类人才施展才能的氛围。
“经济社会发展既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要有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总理说,“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破除各种不合理限制,使科研团队有更大自主权,使各类人才心无旁骛潜心研究、专心致志钻研技能。”
他说,优化政策环境不仅要面向科研人员和专业技能人才,同时要面向14亿人的大众。“普通人有上上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中华民族的活力、韧性之所在。”
针对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员吴晨建议,给青年科技人员创造更多挑大梁的机会、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国际交流。李克强明确表示,要创新“揭榜挂帅”等新型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对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给平台、给荣誉、给激励。要支持更多优秀青年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促进他们在科研黄金阶段多出成果。
“青年人才最具创新潜能,青年人有希望,社会就有活力。”总理说,“得到津贴的同志要着力激励后进。老一辈科学家和高技能人才要有奖掖后学、甘当人梯的精神,为年轻人成才拓展空间。”
他强调,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互利共赢中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李克强最后表示:“希望全社会共同营造崇尚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让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一种时代风尚,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和潜力,让社会创造力蓬勃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