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以小切口表达大主题,推出《初心印记》网上理论传播融媒体系列作品,敬请关注。

六年前的2014年11月10日晚北京夜色渐浓,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两侧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水立方、鸟巢,正以夜空为“幕”,放射出五彩绚丽的灯光,沿路铺就的红色地毯在灯光照射下格外鲜亮。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各国贵宾身着特色中式服装来到水立方,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

在这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忙碌的习近平主席面对各国客人道出了自己的一点“担心”——

“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觉舒适一点。好在是人努力天帮忙啊,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总体好多了,不过我也担心我这个话说早了,但愿明天的天气也还好。”

走过六年时光,那一点“担心”正逐渐变为人们的“放心”。

2020年10月3日,北京秋高气爽,天坛公园祈年殿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更显壮观。

近年来,北京市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创下2013年监测以来的7年最低值。2019年8月的一天,北京不少地方PM2.5小时浓度仅为1微克/立方米,被网友称为“1微克蓝”。

2019年全年,北京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0天,重污染日只有4天,无严重污染日,实现了连续280天没有发生PM2.5重污染。

据环境领域研究人员测算,2019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天帮忙”的气象因素只占二至三成,70%是区域协同治理的结果,归根究底还是依靠“人努力”。

各地各部门协同努力、积极作为是习近平总书记应对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的鲜明观点。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谈及环境保护时,有人发言说空气质量“有时候是靠天吃饭”。

这个看似轻松的发言,却反映出当时各个省份、地市在处理大气污染问题上遇到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就这个话题说:“不能只靠借东风啊!事在人为。”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明确要求——要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为主战场,以北京为重点,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6月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并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之后,国务院又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通过整治“散乱污”企业、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实施防风固沙绿化工程等多方面举措,实现到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具体目标。

今年,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在如期而至的交卷时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这张答卷,正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正是为此,我们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效益。

今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在海南三亚出海航行,深海探秘;在云南龙陵的稻田里体验“浑水摸鱼”的乐趣;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上漫步,欣赏盛开的秋菊……

今年前8个月,我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占比已达86.7%,高于“80%”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目标。

犹记得6年前,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表达了愿为之不懈努力的坚定信心——

“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