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农村是啥样?

5月,我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虎什哈镇西营坊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半个月,只为找寻一个答案。行前,翻开宣传手册,里面记载的村子的荣誉让我看花了眼,但却没有实感。直到真正踏进这片土地,我才感受到乡村振兴沉甸甸的分量。

脚下的土地

村外,潮河清澈见底,四面青山连绵,风景如画。宜居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来安家。村内,房屋错落有致,街道宽敞整洁。“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已成过去式。我们所住的平房虽闲置了几年,但内部设施完善,布局合理。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大家愿意“扎根”的前提。

驻村期间,村民于阿姨负责我们的伙食。闲聊时她告诉我们,自家的土地已通过流转租赁给公司,每年一亩地最少能收回1200元。平时她还会去各种植地打零工,一年也能有不少收入,“我不愿意去城里,我觉着在这里挺好的。能挣钱,时间也更自由。”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这一点,村民姚老汉也有同样的感受。在村里的帮扶下,他儿子回乡承包建设了“姚凯草莓采摘园”,7座大棚的年均总收入可达20多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眼里的社会

驻村第四天,我们探访了猴山小学。这所坐落在深山的村小,如今仅剩三个人:即将退休的王宝城老师和两名六年级学生。尽管人数寥寥,但王老师每日坚守岗位,维持着正常的上下学秩序,教学质量从未打折扣。“我想一直读下去,以后考大学。”学生吕鹤羞涩地吐露出自己的愿望。在这里,我看到了生机,那是教育的力量,是乡村未来的希望。

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为200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人赡养抚养的农村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家。每个房间都统一配备了家具、家电。此外,中心还有专业的服务人员为他们清洗衣物、打扫卫生、照顾起居,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妥善照顾。更令人安心的是,中心还与县医院紧密合作,开通了“急救专线”:一旦老人身体出现问题,只需一个电话,救护车就会在半小时左右抵达进行接诊。这种全方位的照顾,让老人们的“生前身后”事都有了着落。

心里的人

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如何破解村民的“精神贫困”成了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农村“跑步”进入短视频时代。西营坊村会计张桂甫灵机一动,“咱村能不能也搞个直播?”于是,每晚他都自愿前往直播间主持“百姓大舞台”活动,排节目、切伴奏、维持秩序,忙得团团转。村民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活动,纷纷表示,“现在村里玩牌打麻将的人少了,晚上大家都到这儿表演。”歌舞、戏曲、朗诵、乐器演奏等节目轮番登场,异彩纷呈。如今,“百姓大舞台”已成为村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保护潮河生态环境,西营坊村的村书记李树民带头退田还河,并组织巡查人员对河道内电鱼、捕鱼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为促进县城教育发展,已经67岁的汤振兴欣然接受担任县一中校长的返聘,每天早五晚十地辛勤工作;为推进县域医院高质量发展,县中医院党委书记张子东20多年来深耕一线,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医院发展紧密结合……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读书的时候,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脚下有土地,眼里有社会,心里有人。那时候不懂,只是在心里默默地记下这句话。直到我将“办公桌”搬到农村基层,把“记者会”开到老乡家门口,真正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那一刻,我才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农村是啥样?

5月,我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虎什哈镇西营坊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半个月,只为找寻一个答案。行前,翻开宣传手册,里面记载的村子的荣誉让我看花了眼,但却没有实感。直到真正踏进这片土地,我才感受到乡村振兴沉甸甸的分量。

脚下的土地

村外,潮河清澈见底,四面青山连绵,风景如画。宜居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来安家。村内,房屋错落有致,街道宽敞整洁。“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已成过去式。我们所住的平房虽闲置了几年,但内部设施完善,布局合理。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大家愿意“扎根”的前提。

驻村期间,村民于阿姨负责我们的伙食。闲聊时她告诉我们,自家的土地已通过流转租赁给公司,每年一亩地最少能收回1200元。平时她还会去各种植地打零工,一年也能有不少收入,“我不愿意去城里,我觉着在这里挺好的。能挣钱,时间也更自由。”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这一点,村民姚老汉也有同样的感受。在村里的帮扶下,他儿子回乡承包建设了“姚凯草莓采摘园”,7座大棚的年均总收入可达20多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眼里的社会

驻村第四天,我们探访了猴山小学。这所坐落在深山的村小,如今仅剩三个人:即将退休的王宝城老师和两名六年级学生。尽管人数寥寥,但王老师每日坚守岗位,维持着正常的上下学秩序,教学质量从未打折扣。“我想一直读下去,以后考大学。”学生吕鹤羞涩地吐露出自己的愿望。在这里,我看到了生机,那是教育的力量,是乡村未来的希望。

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为200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人赡养抚养的农村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家。每个房间都统一配备了家具、家电。此外,中心还有专业的服务人员为他们清洗衣物、打扫卫生、照顾起居,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妥善照顾。更令人安心的是,中心还与县医院紧密合作,开通了“急救专线”:一旦老人身体出现问题,只需一个电话,救护车就会在半小时左右抵达进行接诊。这种全方位的照顾,让老人们的“生前身后”事都有了着落。

心里的人

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如何破解村民的“精神贫困”成了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农村“跑步”进入短视频时代。西营坊村会计张桂甫灵机一动,“咱村能不能也搞个直播?”于是,每晚他都自愿前往直播间主持“百姓大舞台”活动,排节目、切伴奏、维持秩序,忙得团团转。村民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活动,纷纷表示,“现在村里玩牌打麻将的人少了,晚上大家都到这儿表演。”歌舞、戏曲、朗诵、乐器演奏等节目轮番登场,异彩纷呈。如今,“百姓大舞台”已成为村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保护潮河生态环境,西营坊村的村书记李树民带头退田还河,并组织巡查人员对河道内电鱼、捕鱼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为促进县城教育发展,已经67岁的汤振兴欣然接受担任县一中校长的返聘,每天早五晚十地辛勤工作;为推进县域医院高质量发展,县中医院党委书记张子东20多年来深耕一线,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医院发展紧密结合……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读书的时候,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脚下有土地,眼里有社会,心里有人。那时候不懂,只是在心里默默地记下这句话。直到我将“办公桌”搬到农村基层,把“记者会”开到老乡家门口,真正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那一刻,我才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作者:郑莉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