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届“乡村振兴故事大赛”将于2023年11月19日在广州市白云区隆重举行。该项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学会、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宣传部发起,广东省乡村发展协会、羊城晚报社、广东视窗、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州市天河区委宣传部、韶关市武江区委宣传部、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广东省文化学会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主办,何媒工作室协办。
全国扶贫状元、广州市政协原主席、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原会长陈开枝、广东省乡村发展协会理事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钟韶彬、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产业促进会名誉会长张宇航、羊城晚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孙璇、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戴建生先生、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广东视窗总编辑、制片人林琳等出席了颁奖典礼。
春风浩荡满目新,乡村开满“幸福花”。本次大赛从大赛2023年开始征稿,截至2023年8月30日,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新疆、内蒙、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河北、四川、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二十多个省市来稿近万篇。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澳门大学的博士生也投来的稿件。来全国各地、自各行各业,驻村干部、村官、扶贫干部、乡村教师、新农人、大中小学生。本次大赛体现稿件多、内容新、质量高的特点。
为鼓励民众产出更多的优秀的作品,本次大赛共设置最高荣誉奖1名、特别贡献奖1名、最佳纪实奖10名、最佳调研奖10名;优秀作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27名(分社会组、中学生组、小学生组),优秀奖若干。
从收到的征文稿件来看,这些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新时代农村新面貌,真实记录了广东省精准扶贫和东西部对口帮扶的历史,记录了我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历程,对总结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全国扶贫状元、八十高龄的陈开枝是年龄最大的作者;著名作家张宇航的《他乡也是故乡》、陕西作者郝鹏飞的《大学生村官十年扶贫笔记》,均超过100万字,这是个人投稿字数最多的作者。江门市委党校的《新时代江门基层党建创新调研系列》数十万字的大宗稿件。
据悉,乡村振兴故事大赛包括“新时代新农村”“新农人新时尚”“新发展新故事”几大主题。选题包括最美乡村、扶贫故事、村干部风采、红色文化、非遗发掘、乡村教育、新农人、农业经济等。大赛鼓励参赛者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以故事的形式立体呈现乡村的变化,真挚地讲述“我”与乡村振兴的故事,或分享身边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动故事和先进典型,也欢迎奋斗在乡村振兴前线的干部和社会人士记录下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经验和感悟,书写振兴路上的“大篇章”。
新时代新气象,“新时代新农村”、“新农人新时尚 ”、“新发展新故事”,“新征程新体验”。
本次大赛,出现三大亮点。
亮点之一:一批纪实脱颖而出。罗锋(民建中央宣传部)、嵇乔珍、石潇(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的《跨越两千公里的大爱——广东民建帮扶河北丰宁纪实》,孟磊(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检察院)的《省委书记来到咱山村——检察官扶贫记》;蒋雨含(内蒙古自治区)的《第29个》;澳门城市大学博士李曦的《从都市稻香村:吴房村振兴路上的文化力量》;李景洲(吉林):《乡村振兴中黄花城村的蝶变故事——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双城堡镇》;毛丰善(广东广州市白云区)的《“新乡村示范带+”:“白云深处•诗画帽峰”新风貌》;方卫新(广东阳山)的《赓续红色文化,着力乡村振兴—-记阳山县小江镇下坪村党支部》、山东泰山学院90后青年教师王磊斌撰写了长篇纪实《“向阳花开”爱心支教团》,生动讲述了支教留守儿童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作品,真实记录了深入一线的作者艰巨的帮扶工作、支教的艰辛、乡村的巨变、深刻的体验、思考。生动地展示中华大地上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乡村振兴的画卷。
亮点之二,调研佳作大量涌现。吴桐雨(中央部属防灾科技学院)的《拄着“拐杖”向前跑》;马志毅、崔宝利、王辰(河南科技大学“勇当新时代科创调研先行者”团队)的《走访洛阳企业第二站——中信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王玉英(内蒙古):《郝永跃: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中医之花》;庹秀财、吴桐雨(贵州):《越过峡谷奔小康》;董建华(湖北宜昌市秭归二中)的《乡村教学质量提升》 康玉琨(福建)的《山乡行(纪实)》;廖显辉(广东江门市委党校):《新时代江门基层党建创新调研系列》(20万字);胡绮琦、揭琳娜、郑铭茵、范锦宜、唐欣悦、颜小雅(华南师范大学):《金山红韵促振兴:清远市金坑村——“连南瑶乡第一面红旗”的传承与传播策略》(97页) ;黄议霆(广州市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二保洁所):《传承红色基因,续写下乡初心》;吴轩麟、关润圻、杨泽平、陆祥熙、杨漪垠、徐梓淇(朝天小学)的《龙归粮仓——赓续红色血脉 助力乡村振兴——朝天小学微光小研学活动》。这批调研或研学质量较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出思考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研究价值。《新时代江门基层党建创新调研系列》等成果已经正式出版或在主流媒体发表。
亮点之三,真实故事精彩纷呈。徐朝阳(广铁集团融媒体中心)的《包下高铁当花车》 ;大海(广东中山市)的《驻村手记:“输血”大地》,孙永彬(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办事处)的《我和京溪街的故事》;辛增路(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天平助学金圆了我的大学梦》;周然(广州市第六中学):《芳桥“变美”记》;闫伟东(陕西延安市政府研究室)的《挑起“金扁担”再想“金娃娃”》;叶欣平(中国传媒大学):《乡村振兴之路》;吴晴(中央民族大学)的《反哺——返家乡基层实习记录》;于和玉、盛允、道松(福建)的《博士老区做村官 红土地上结硕果----记福建省外经贸厅下派南平村支书村黄安》;田泓(广东省肇庆)的《希望田野上的连州菜心》;余清平(广州市花都区)的《绿色的幸福,绿色的果》;袁梦潞(深圳市光明区华夏中学)的《王文秀:大山深处的光》;倪诗喆(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全“荔”以赴,振兴乡村》;廖博锐(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的《随笔家乡》 ;周蕴涵(汕尾市城区凤山中学凤翼文学社)的《执着的信念》,闵诗睿(陕西省渭南市西安路小学)的《乡村如画》;郑希琳(广州市东山实验小学)的《美丽的松阳我的家乡》,李若涵 (安徽省蒙城县庄子中学) 的《奶奶“变形记”》;刘楚莹(汕尾市城区凤山中学)的《我爱大湾区那美如画的景色》;黄楚莹(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的《以振兴之水 浇乡兴之种》;李天锐(东莞市第十高级中学)的《百年历史风雨过,初心不改为民行》;唐书韵(清远市阳山中学)的《新时代乡村红色文化如何传承——关于阳山县小江镇下坪村红色文化传承的调查笔记》;刘俊鑫(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的《奋进扬帆新时代,携手砥砺新征程》;李创业(英德市浛洸中心小学)的《传承•家乡的一抹红》;黄薇薇(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小学):《爸爸的十五岁》;钟济桓(佛山禅城深村小学)的《佛山红色笔记——记罗登贤烈士》,这些故事,选材灵动,丰富多彩,真情实感,形象生动,充满时代感与正能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动人情境!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驻村干部离家千里,将青壮年的岁月和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他们不畏险阻、排除万难,只为终有一日点石成金。在来稿中总能看到来自基层一线力量的正能量:干部语言不通就学,村民思想不通就教,政务落实不畅就修,真正做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在与村民相处的朝夕点滴之间,一方的幸福与泪水已成为了基层一线扶贫人员们心中最密切的牵挂,当看到自己的汗水使得乡村在一点点改换风貌,就是这些乡村振兴一线工作者最大的幸福。他们的故事就是乡村振兴路上一个个闪亮的火光,其中记录的辛劳汗水、无私奉献、将心比心和日以继夜将凝结成为一线乡村振兴工作指明方向的不灭火炬。
这些促进乡村振兴的亲历者和先进典型用他们的文字描摹了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经历与体会。
这些日记记载了对口扶贫的业绩,展现最美乡村的景象,展现广东如火如荼、热流涌动的乡村振兴气魄。记叙了深深的乡情与乡愁……
这些日记一方面生动地记录了广东省精准扶贫和东西部对口帮扶的历史,另一方面记录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对总结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颁奖典礼,精彩纷呈。林素纯女高音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广州市白云区云英实验学校合唱团的童声合唱《少先队歌》或《地球大合唱》,朝天小学的红色朗诵《山河无恙吾辈自强》;星海音乐学院学生曾德轩、张严月的女声二重唱,《不忘初心》,青年歌唱家林湘凯的独唱《共产党人》,星海音乐学院学生许嘉芮、方汇婷、王君尧的《红太阳照边疆》,钟典学、陈洪江《向往》,钟典学、陈洪江、许嘉芮、方汇婷《万疆》更是把大会推向高潮!
在会上,第三届乡村振兴故事征文大赛正式启动。
网评:龚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