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多段“催泪”短视频:老人向路边车辆推销石榴却被扔掉、小女孩流着泪说家里的水果卖不出去上不了学...相似的情节最后都会演变成直播带货“助农”。表面上呈现在网友眼前的是大凉山农民带货致富的“励志”故事,事实上却是虚假摆拍牟利,消费广大网友的善意。
9月20日,四川省凉山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以“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为主要代表团队的“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 据通报信息,这一系列网红IP背后是一个规模化的引流公司,通过编辑剧本、话术,寻找当地演员打造悲情人设,然后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偶遇”“蹭饭”“助农”等情节视频引流,收割流量。
这些人,打着助农和推销“大凉山特产”的旗号,实则是为了赚快钱,制作销售假冒产品,产品质量根本没有保障。不仅消耗了网友的善意、透支了公众信任,也会给当地整个农产品市场以及所有农户的利益造成损害,扰乱农产品正常的市场销售秩序。同时,没有下限的虚假视频也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于凉山贫穷的刻板印象,是对当地扶贫努力成果的一种蔑视。
不过,尽管当地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整治“卖惨营销”等虚假助农行为,但假公益、假助农的网红模式依然层出不穷,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是短视频平台作为传播媒介,理应承担主体责任,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于一些涨粉过快、明显编故事带货的账号进行监管,让虚假摆拍视频无处遁形。其次,有关部门也应从严打击网络乱象违法犯罪,对于这种假慈善、真敛财的行为,必须从严治理,不能让假公益、假助农毁了大凉山。
最后,身为消费者的我们,也要自觉提升媒介素养,加强谣言甄别能力。对于一些内容虚假、带货明显的虚假短视频一键举报,成为短视频内容的监督者。希望在各方努力之下,能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
经作者授权华评网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