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气候与水循环相互影响,在生生不息的动态循环中,万物得以滋养,人类社会得以繁衍生息。古往今来,人类对天气气候水的认识不断深化,才能实现趋利避害,让生命更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从1961年到2023年,我们已经经历了63个世界气象日,今年恰逢世界气象组织成立150周年,以“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作为主题,呼吁全社会增进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天气气候系统的了解,通过天气、气候和水文服务,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应对挑战,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气象部门主动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气象观测系统,持续增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监测预警能力;科学认识气候、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打造气象公园、天然氧吧、避暑旅游地、气候宜居地等气候生态品牌;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支撑,围绕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开展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发挥“智囊”作用,推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决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