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子做出服务“三农”大文章
求是网
时间:2024-04-30
字体:
小
中
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在实践中增长真学问、练就真本领”。这是陈广锋对自己的要求。2014年,博士一年级的陈广锋进驻山东省德州市乐陵科技小院。令陈广锋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和当地农业局技术员一起指导麦收时,一位大爷问“为什么我家麦粒是空的”,陈广锋绞尽脑汁也不知该如何作答,切实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为弥补自己在生产实践上的“短板”,陈广锋拜当地农技专家为师,刻苦学习技术经验。4年下来,陈广锋本着“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原则,开展对农民有用、能解决生产问题、助推农业发展的科学研究,不断发现问题、逐渐明确研究课题,先后发表了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并申请了“夏玉米同步营养肥”发明专利。该专利技术第1年就在乐陵市推广应用了5500亩,节约农户肥料投入13万元;第2年推广应用12400亩,节约农户肥料投入30万元。
苍山洱海,闻名中外,然而前些年,洱海流域环湖生态遭到破坏,清澈的洱海一度被蓝藻占领,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2022年2月,为破解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问题,张福锁教授带领团队来到云南大理洱海边的古生村成立科技小院,开启了以洱海水质保卫战、高值农业攻坚战、乡村振兴阵地战为主的“洱海科技大会战”。两年来,科技小院联合全国顶尖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家团队建立起面源污染来源精准解析与系统治理模式,并帮助古生片区打造了“水稻+”、“烟草+”、“鲜食玉米+”等绿色高值协同的种植模式。截至2023年底,洱海流域已建立15个科技小院,目前共有百余名学生、20余名教师长期驻扎在古生村,平均每名学生每年驻扎超过330天,并有200多名各地专家学者经常来小院交流调研。师生们以科技赋能洱海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使洱海流域的农业产业正从传统的单一追求产值和经济效益为主,转向协同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高值高效和农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师生们脚踏实地治学问,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以学促干,在干中学,循着真问题找到教学科研的突破口,凭着真本事助力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加速融合,让科技的力量带着种子破土,让小院子撑起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平台,做出服务“三农”大文章。
“在实践中增长真学问、练就真本领”。这是陈广锋对自己的要求。2014年,博士一年级的陈广锋进驻山东省德州市乐陵科技小院。令陈广锋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和当地农业局技术员一起指导麦收时,一位大爷问“为什么我家麦粒是空的”,陈广锋绞尽脑汁也不知该如何作答,切实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为弥补自己在生产实践上的“短板”,陈广锋拜当地农技专家为师,刻苦学习技术经验。4年下来,陈广锋本着“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原则,开展对农民有用、能解决生产问题、助推农业发展的科学研究,不断发现问题、逐渐明确研究课题,先后发表了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并申请了“夏玉米同步营养肥”发明专利。该专利技术第1年就在乐陵市推广应用了5500亩,节约农户肥料投入13万元;第2年推广应用12400亩,节约农户肥料投入30万元。
苍山洱海,闻名中外,然而前些年,洱海流域环湖生态遭到破坏,清澈的洱海一度被蓝藻占领,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2022年2月,为破解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问题,张福锁教授带领团队来到云南大理洱海边的古生村成立科技小院,开启了以洱海水质保卫战、高值农业攻坚战、乡村振兴阵地战为主的“洱海科技大会战”。两年来,科技小院联合全国顶尖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家团队建立起面源污染来源精准解析与系统治理模式,并帮助古生片区打造了“水稻+”、“烟草+”、“鲜食玉米+”等绿色高值协同的种植模式。截至2023年底,洱海流域已建立15个科技小院,目前共有百余名学生、20余名教师长期驻扎在古生村,平均每名学生每年驻扎超过330天,并有200多名各地专家学者经常来小院交流调研。师生们以科技赋能洱海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使洱海流域的农业产业正从传统的单一追求产值和经济效益为主,转向协同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高值高效和农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师生们脚踏实地治学问,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以学促干,在干中学,循着真问题找到教学科研的突破口,凭着真本事助力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加速融合,让科技的力量带着种子破土,让小院子撑起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平台,做出服务“三农”大文章。
共工新闻编辑:刘伟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KGonGcn.com)”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400-8073-99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Vgong@vip.qq.com。
热新闻
视频推荐
电子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