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12日,初、高级脑意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再次在大连亿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举行。脑意识家庭教育的创始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脑意识影像科学课题组组长刘志刚,为学员们带来脑科学家庭教育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早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就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苏州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4年新年伊始,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殷殷嘱托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亲切勉励的苏州,召开了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明确全市将围绕“五个提升”“五个强化”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建设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推动苏州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为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一、新发展理念是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共同内核

  新型工业化中的“新”与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有一个共同的内核,即两者都“新”在发展理念“新”。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都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都要求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理念是对发展的本质性认识,对发展实践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针对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动力基础和核心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来促进工业化,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是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苏州工业化发展战略中的体现。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来实现中高端产业地位攀升;新型工业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新型工业化关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发展理念全面体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现有生产力的跃升,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关键。新质生产力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内驱力,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二、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根基。工业化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和大规模物质创造的过程。工业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劳动过程变革最强劲的革命性驱动力。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必然选择。

  苏州工业化初期和中期主要是由资源和资本投入所驱动,技术创新尤其是原创性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强。因此,必须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当前苏州工业化进入新阶段,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以低成本替代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工业化已成为历史,继续推进工业化必须要有增强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新源泉,这对苏州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工业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互联网平台正从商业领域向制造业领域拓展。全球领军企业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工业互联网平台所具备的核心能力使工业生产的社会化水平极大提高,这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前提。新型工业化可以加快全社会“人、机、料、法、环”等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泛在连接、聚合共享与柔性配置,全面打通设备、产线、车间和产业链的上下游信息壁垒,推动制造资源互联互通互操作,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生态构建能力。当工业生产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时,工业企业对与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处理有关的服务型生产资料的需求会急剧增长,聚合模式和产能共享在实现生产方式社会化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制造业的服务化、技术信息的协同化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化,都是生产资源和生产能力共享的结果。新型工业化高度关注数字科技的赋能发展,为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手段和前提条件。

  三、苏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基础和蕴涵潜力

  巨大的工业体量和强劲的制造业实力,是苏州作为世界经济引擎城市之一并参与驱动全球化奋勇向前的基石。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推动苏州工业不断实现新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连续跨越3万亿、4万亿两座高峰,规上工业增加值更是突破了万亿。放眼国内,苏州是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苏州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21%、全国2.8%,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坐拥7家灯塔工厂、占全国1/9——它们全部都是智能制造的标杆。目前,工业对苏州GDP的贡献超过了40%,这是苏州最响亮的名片,是苏州最大的“看家本领”,也是构筑未来城市竞争优势的最强支撑。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苏州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应对各类挑战的必然举措,这在全市已然成为共识。在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现场,各板块、条线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制造强市等话题谈认知、谈目标、谈做法,充分展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信心和决心。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在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比如,苏州园区到2026年,将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2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力争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4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突破6000亿元,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500亿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GDP迈上4500亿元台阶。昆山将重点聚焦“加工制造向研发制造转型”“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转型”“传统园区向特色园区转型”,以“三个转型”推动产业追高逐新,着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向技术工艺高端攀登。

  工业是苏州最大的“看家本领”,也是构筑未来竞争优势的最强支撑,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推动工业经济持续提质增效,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为此,苏州提出围绕新的发展目标,聚焦“五个强化”,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努力实现产业质量效益、企业发展能级、科技创新能力、数实融合水平、绿色发展成效“五个提升”。要强化产业体系打造,坚持抓主流、抓确定性,以创新、智能、绿色、安全为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由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要强化企业梯度培育,促进内外资、大中小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形成链主“头雁领飞”、专精特新“强雁高飞”、中小微“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要强化产业创新引领,提升平台集成效应,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响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品牌。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打造国内领先的产业数字化发展高地。要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绿色能源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和绿色低碳产业化,努力探索产业发展和降碳减污双赢的新路径。

  四、以新型工业化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持久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为核心、为动力、为先导,才能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才能更好地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到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苏州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

  (二)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基础

  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一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钢铁产业要向特钢、合金方向聚焦,加快实现关键领域国产替代;化工产业要走精细化工之路,加大定制化、功能化、专用化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纺织产业要巩固化纤领域国内领先地位,推动纺织服装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轻工业要加快培育绿色家电、功能性食品等新增长点,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二要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支持高端装备在机器人、工业母机及集成化装备、智能建造等方面加快突破;电子信息要做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核心产业,积极向第三代半导体、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拓展;先进材料围绕光刻胶、功能性膜材料、氟硅化工等细分高端领域持续深耕;生物医药加快做大产业规模,依托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优势,向大健康领域延伸。三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方面,要大力推动工业软件、算力、信创等发展,培育发展直播经济、跨境电商、平台经济。新能源方面,要重点布局新型储能、新型光伏等,围绕新能源汽车带动全市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整车、汽车电子及零部件等重点领域。此外,要精准布局新赛道,在光子、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元宇宙等领域抢占先机。四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示范企业。要加强质量强市建设,推动形成一批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苏州制造”高端品牌。

  (三)推动“四链”深化融合,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安全保障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三次产业跨界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要聚焦关键,强化创新链引领驱动,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发挥资金链对要素的聚合作用,构建结构合理、持续稳定的高质量人才链;最大限度释放在先进材料领域布局的苏州实验室、姑苏实验室、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的活力;不断培育苏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继续打造姑苏领军人才、外国专家等人才队伍,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奠定坚实的创新基础。同时,加快重大载体平台建设,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完善创新生态环境,以更优服务、更实举措,推动创新链加速跃升,促进“四链”共生耦合,助力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调整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完善产业安全发展环境,开展重点领域产业竞争力调查和产业安全评估,建立健全产业救济机制和政策体系。

  (四)推动“四化”深度发展,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质量保障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立足点,瞄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深度发展,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建设高质量制造业标准体系,强化产业标准系统化、国际化布局,以标准化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布局,提升工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高阶信息通信、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积极稳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力”,推动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苏州智造”转变。

  (五)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企业力量

  充分发挥大企业主力军和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深化中小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坚持发展和帮扶并举,加快完善中小企业工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大企业在技术、标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六)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环境保障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突出管战略、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加强行业指导,加强企业服务,健全产业治理体系。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产业竞争力。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高效协同。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苏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3月下旬,《苏州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政策措施》正式发布,从助企服务网络、一件事一次办、免申即享、免证苏州、数据得地、综合金融服务、企业人才瓶颈、执法检查改革、护航企业出海、结构性减税降费等十个方面,让广大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苏州要通过一揽子部署,让“无事不扰”“零跑动”更可见可感,持续打造“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

  (七)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障

  全面贯彻《苏州市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全力做强“主引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优化人才工程布局,加快打造“高精尖缺”人才矩阵。以省“双创计划”“333工程”为龙头,联动姑苏领军人才计划,重点开发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等战略人才力量,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覆盖不同领域和人才发展阶段的人才工程体系,提升产才匹配度和人才贡献率。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拓宽海外引才渠道,探索“以才引才”“以赛引才”“以投引才”“企业并购引才”等新模式。探索个性化的人才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推动各类人才规划接轨、人才工程互认、人才资源共享,构建区域差异化、发展协同化的人才创新共同体,打造人才发展新增长极。二是统筹人才资源配置,协同促进“科教才融合+产才城融合”。围绕全市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所带来的一线人才结构性调整需求,着力解决人力供给过剩与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持续完善多层次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升级。围绕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高校、行业企业等主体,建设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对接平台,推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人才选拔方式从“选育用”向“育用选”转变。高效统筹现有教育、科技、人才和产业、金融、制度等优势条件,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与迁移能力,为高端产业研发、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大国工匠”“技术能手”和产业工人,形成对接全产业链的多层次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三是锻造人才发展生态,完善高素质人才涌现的制度环境。促进人才政策与科技、产业、财税、土地、金融、知识产权等政策的衔接贯通,集成运用,提高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效率。探索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灵活高效弹性政策,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平台、重点单位的政策供给,健全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激发领军人才、青年科学家等群体的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发挥人才集聚平台综合改革试验田的作用,着力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发展晋升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顽瘴痼疾,加强人才政策精准供给和改革创新。建立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持续吸引国际组织、外资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科技服务机构等在苏州落地发展。

  的饕餮盛宴。

  每一期的课程体系不断迭代更新,刘志刚精心设计课件,会务组成员们高效协作,培训井然有序地进行。前来学习的学员有商界的精英,培训企业家们的资深导师,也有30多年丰富管理经验的行政高管,更有20年资深教学经验的一线老师。大家齐聚于此,带着自己的期许和学习目标,针对目前社会上被广泛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孩子学习的问题,共同探讨、交流,更新提升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更好地引领和帮助更多的家庭。

  学员们积极分享自己在本次培训中制定的学习目标和期许

  学员分组进行学习交流讨论

  脑意识由环境产生,它决定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习惯、性格,最终改变命运。

  而脑意识要以潜意识的方式植入,以显意识的方式——语言或者行动体现出来。古往今来,无论是王候将相,还是开国元勋,都受祖祖辈辈传承的教育理念的影响,精忠报国,百善孝为先,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已经植入潜意识的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正知,正见,正能量的国学文化,红色文化,放之四海而皆准,积极地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优秀的炎黄子孙、前赴后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众所周知,2020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一方面减的是家长落后陈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减的是孩子们肩上背负的沉重的学业压力。此外,国家大力支持素质教育在全社会的推广,从而能够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目前,为什么社会上很多学生因为学业的压力叛逆、抑郁、焦虑,厌学、辍学甚至自伤、自残?为什么家长们痛苦、迷茫,给孩子们报了很多兴趣班和补习班,仍旧收效甚微?为什么这一类的学生经过心理辅导后仍然没有质的转变?因为这些孩子和他们家长的脑意识没有彻底改变,给孩子贴负面标签,盲目攀比,打骂吼催,控制孩子,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给下一代,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问题孩子。这背后其实存在父母教育理念偏颇,原生家庭代代传承的错误教育理念:“孩子不打不成材”。那么,这些问题又如何改变呢?自己是一切的根源,爱才是一切的答案。

  接下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脑意识影像科学课题组组长刘志刚指出,脑意识对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包括学习、健康、安全、规则,家族、教育、感恩、仁爱,婚姻等方面。所以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脑意识向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一分的精力来学习理论,用九分的精力来操练,俗称的10000小时定律,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就可以成为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可以成为行家,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就可以成为赢家。作为原生家庭,我们要给孩子创造“家风正,家训深,家规严,榜样好,修自身”的好氛围!

  对目前家庭教育中最棘手的厌学辍学问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脑意识影像科学课题组组长刘志刚指出,要利用调整脑意识的八个步骤:微笑、拥抱、聆听、提问,示弱、鼓励、陪伴、支持。尤其在孩子学习成绩不佳的时候,更需要家长的共情、理解和支持。亿乾明道的家风是:亿乾明道、全脑智慧;榜样父母,天才少年;感恩仁爱,家兴国昌。家训是:吃好、喝好、睡好;玩好、学好、习好,懂感恩,有大爱!学习期间,学员们认真地做笔记,收获很大,培训中大家都突破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卡点,纷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接下来,刘志刚介绍提升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和具体实操训练方法,指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及危害,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度剖析专注力不足的原因,以及快速提升记忆力的方法,干货满满。

  作为父母,我们都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作为天才缔造者,我们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影响力,公信力,说服力和威望。

  在记忆力和想象力实训课上,学员们与导师积极互动,用自己的家庭实际案例来分析,深度思考最佳教育方案。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的脑意识思维层面其实都需要去调整、净化、升华,这个需要随时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是否都处于阿尔法脑波,爱的频率,每天反思自己的情绪和心境状态,避免被负能量的人事物拉低精力状态。做好情绪管理,屏蔽感性烦恼带来的影响,高度聚焦于目标,做孩子的好榜样。

  学员们通过系统学习脑意识家庭教育,对事业、家庭、财富、健康关系重新进行深度思考,对待周围的人事物,对待环境,如何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如何成为真正的天才缔造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切都是礼物,生活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接纳无法改变的事情,积极努力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其实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随时调整脑意识向积极正向的方面努力,快乐、认同、担当。感恩导师的辛勤赋能,感恩脑意识家庭教育带给我们每个家庭成员思想上的改变和升华。不抛弃,不放弃,不言败,要珍惜感恩生活赋予的一切。

  在课程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脑意识影像科学课题组组长刘志刚,也为大家精心设计了脑意识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规划路径和商业布局,令学员们感悟颇深。被导师的脑意识教育事业的传播和极致利他的发心所感动,由衷地赞同并纷纷参与推广这份大爱的事业,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在培训学习课间,亿乾明道的校长张宝健女士公布了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亿乾明道将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2024(第十一届)品牌影响力发展论坛暨成果发布活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这是由CCTV《发现品牌》栏目组、《中国企业报》集团品牌推广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品牌战略研究中心、品牌强国·自主品牌优选工程等机构联合举办的,论坛内容涉及方针政策、发展理念、统一大市场、绿色消费、大健康、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多方面多领域。鉴于在行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及作出的积极贡献,亿乾明道已成功入围2024中国年度影响力品牌、2024中国最具合作价值脑意识教育领军品牌。刘志刚也成为2024中国品牌影响力脑意识教育领军人物。这则消息着实让每一位亿乾人为所获得的殊荣而深感骄傲和自豪,肩负推广脑意识科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更加积极努力,矢志不渝,笃定前行!

  释放孩子的天性,因爱而赋能,提升综合学习素养能力。通过脑意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坚持训练,切实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得轻松而快乐;让中年人提升工作效率,事半功倍;让老年一族重新焕发青春活力,远离帕金森,健康养生,快乐每一天!

  亿乾明道的愿景是让脑意识家庭教育有温度地回归3亿个家庭,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娃。科学练脑,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