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2月30日电 (殷虎东) 远在非洲大西洋沿岸的中交一航局毛塔项目部,提到王小强这个名字,总会让同事们发出由衷的敬佩和赞叹。自2009年10月入职以来,他以扎实的工作能力、坚韧的毅力与开拓的精神,用十二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从鲅鱼圈的重力式码头到远赴非洲的毛里塔尼亚,他的足迹遍布海内外,他的故事是一位筑港者无畏无悔的缩影。

勇挑重担,鲅鱼圈起步

王小强的职业生涯始于第六项目部,参与鲅鱼圈重力式码头建设。在这项工程中,他参与安装了200余个沉箱,从施工方法到现场调度,他始终站在第一线。正是在这段经历中,他锤炼了过硬的施工管理能力,也为他未来走向海外、承担更多责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扎根非洲,筑起友谊港

2012年,响应公司“大海外”战略的号召,王小强毅然决然前往非洲,投身毛里塔尼亚友谊港4#、5#泊位工程的建设。彼时,项目施工面临重重困难:潮水涨落频繁影响作业、资源短缺加剧施工难度、工期异常紧张。但王小强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职业素养,和项目团队成员克服了种种挑战,完成了1700吨重的56个沉箱预制及安装任务。尤其是在长周期波影响下进行沉箱精确定位,这一工程奇迹让他收获了无数赞誉。作为中国援助非洲的第二大项目,友谊港的建成见证了他付出的辛劳,更体现了中国工程技术的卓越水平。

技术革新,清淤与挡沙堤项目中显身手

2015年,王小强再次回到毛塔项目部,担任总调度,投身援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清淤和挡沙堤工程。这一项目是中国对外经援的标志性工程,意义非凡。然而,面对高温、涌浪大等自然条件,以及资源调配和施工管理的双重压力,王小强迎难而上。他精心组织施工,确保所有沉箱在黄金施工期内顺利安装,并创造了“日安装两个、月安装14个”的效率新高。

施工中,王小强大胆提出了多项技术改进。例如,他在抽沙船前端加装止回阀,减少浮船坞频繁下潜,显著提升清淤效率;他还组织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基槽挖泥设备的整合,在缺乏专业设备的情况下按时完成施工,避免了高昂的经济损失。接岸段施工中,他再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将施工便道加宽,实现履带吊与挖掘机的同步作业,高效节约了成本。正是他的智慧与努力,让项目提前六个月顺利完工,赢得了各方的一致赞誉。

再战非洲,献力渔业码头

2019年,毛里塔尼亚努瓦迪布渔业监测码头项目启动。王小强再次担起重任,作为生产总经理,他以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带领团队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施工任务。

项目实施过程中,复杂的海况和地质条件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难题。面对钢管桩施工精度要求高、海上施工难度大的挑战,王小强凭借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出色的协调能力,带领生产团队深入研究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组织。他还积极参与工艺改进的讨论,并配合技术团队推进钢管桩限位装置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施工精准度和效率。同时,他在钢管桩安装阶段统筹安排施工资源,合理分配任务,确保了每一个环节的精准实施和高效推进,为项目顺利完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渔业监测码头不仅是项目,更是毛里塔尼亚海岸线的守护者。”王小强对团队说道。正是这种以项目为己任的责任感,让他在施工中以身作则,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十二载拼搏,铸就中毛友谊

在这十二年里,王小强不畏艰辛,始终奋战在施工一线。他用激情迎接挑战,用智慧攻克难关。他不仅是毛塔项目部的生产经理,更是同事们心中的“定海神针”。他的每一项建议、每一个决策,都是对项目高效推进的有力保障。他也深知技术革新对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一次次的技术改良,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尊重。

他常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建设者,但我希望每一个重要工程都能留下我们一航人的印记。”十二年的光辉历程,不仅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见证了中交一航局“走出去”的累累硕果。他用奋斗书写了筑港者的责任与担当,为中毛友谊的桥梁添砖加瓦。如今,他依然站在施工的最前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更多年轻人,激励他们传承“毛塔精神”,为祖国的海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正如他所言:“我们是一航人,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将因我们的汗水而变得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