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国共产党有9500多万党员,党是如何领导14亿多中国人民的呢? 张大使:中国共产党由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几名党员的党,发展壮大为今天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未变。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闹革命,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问题,把亿万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都最终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搞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亿万人民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正在依靠人民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奇迹。 记者:“一带一路”是中国面向全球提出并推动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现已取得什么成果?世界各国是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 张大使:“一带一路”是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旨在通过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并打造更多惠及当地老百姓的项目。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热烈响应和支持, 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截至2020年底,已有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同中方共同开展了2000多个项目,创造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岗位。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没有止步,而是展现出抗风险的韧性,为包括乌干达在内的各国抗击疫情、稳定经济、保障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11月发布的一份对亚、非、欧等12个“一带一路”伙伴国家的调查报告显示,78%的受访者积极评价中国企业助力当地抗击疫情和减贫的表现;60%的受访者对中国企业采取的抗疫举措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把企业员工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中国企业改善了本国基础设施,为本国教育、医疗、卫生发展提供了支持。 非洲是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伙伴。目前已有46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同中方签署相关合作文件,约占文件签署国家和国际组织总数的1/3。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也是对非投资主要来源国之一。中方愿同非方一道,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不断深化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疫情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张大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背景下,2020年中国GDP增长率仍达2.3%并历史性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实现强劲增长,成为去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增速超过很多专业机构预期。 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正如大家所见证的那样,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全国上下一心、艰苦奋斗,率先做好疫情防控、率先开始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走出了一条华丽的“V”型曲线。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已由2019年的16.3%上升到目前的17%左右。可以说,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全面还是局部、广度还是深度,中国经济都正成为全球经济份量更重、含金量更高的领跑者,相信在华的乌干达朋友们更能切身体会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也会更好贡献世界。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势头,不仅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中国不仅贡献了经济增长,也为包括乌干达在内的各国抗疫提供了多种急需的物资,并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的开放发展不仅不会止步,还将继续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为各国提供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也将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我们愿同各国一道,推动经贸合作早日恢复正常。 记者:请问您如何评价中非关系? 张大使: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是在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双方既是战友,又是兄弟。这份情义坚如磐石,历久弥坚,中非永远是命运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基本政策。 中国开展对非合作一贯坚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始终尊重非洲人民意愿,立足非洲各国需求。中非合作是兄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是当今世界南南合作的先驱和典范。中国始终重视非洲、尊重非洲、支持非洲,从不在非洲谋求地缘政治私利,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已经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截然不同的对非合作之路。 面对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始终坚定支持非洲抗击疫情。习近平主席去年在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时宣布了一系列新的援非举措,中非双方一直在抓紧落实。迄今中方已向非洲提供近120批紧急抗疫物资,向15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已经并将向数十个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提供疫苗(包括乌干达,目前中乌双方正抓紧就援乌疫苗落地事进行对接协调)。中方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已正式开工,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正抓紧推进。中国开展对非合作光明磊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成色,赢得了非方高度评价。 中非关系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中方将在塞内加尔举行新一届论坛会议,中方愿以此为契机,支持非洲彻底战胜疫情,强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支持非洲加快工业化建设,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支持非洲加快一体化进程,融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支持非洲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维护非洲大陆的和平稳定。中国愿继续同非洲做相互支持的好兄弟、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战友,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请问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张大使: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记者:一些西方人士称中国对非合作是“新殖民主义”。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张大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理念中没有“殖民”这个概念。中国的外交实践中也没有“殖民”这个污点。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推行殖民政策的国家中更没有中国。翻开非洲的历史,对非洲大陆进行过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的从来都不是中国。非洲大陆今天贫困、动荡、矛盾仍存,追根溯源都是殖民主义造成的,而把中国和非洲人民紧密联系起来的恰恰就是非洲的反殖民斗争。 中国和非洲始终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一致的发展任务,在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政治独立的进程中并肩战斗,在开展国家建设、实现自主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在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奋斗中志同道合。中国对非援助、投资及中非各领域合作不是从今天开始的,而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初,在中国自身还非常贫穷落后的时候就有了。一些外部势力对中非合作恶意中伤和破坏阻挠,编造所谓“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这些不实之词完全与事实不符,完全不被非洲人民接受。究其根本是不尊重非洲,也不了解中国,更不懂得中非之间历经风云考验的真正友情。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 记者:毛泽东主席是支持非洲反帝运动的革命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同非洲各革命政党传承这一传统关系的? 张大使:由毛泽东、周恩来、尼雷尔、恩克鲁玛等中非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中非友谊,诞生于民族解放的艰难岁月,深植于双方人民心中。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非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不能忘。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风雨同舟、相互支持。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和非盟会议中心成为中非友谊的重要丰碑。非洲国家无私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予中方宝贵支持,中国人民对此铭记在心。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席卷全球,中非继续不离不弃、共克时艰。事实证明,中非不仅是伙伴,更是战友。中非合作的决心和信心越是在困难时期就越坚定,中非合作论坛就越能发挥凝心聚力、披荆斩棘的重要作用,成为中非友谊历久弥坚的助推器。 中国共产党与非洲各国政党长期保持着密切往来,目前已经同几乎所有非洲国家的近百个主要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联系,“朋友圈”不断扩大。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加强治党治国经验交流互鉴,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互信,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记者: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您认为非洲尤其是乌干达能从中汲取什么经验? 张大使: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以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信念和意志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召开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致富也是乌干达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之一。面对艰巨的减贫任务,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主席、总统穆塞韦尼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示范农场等方式,亲力亲为鼓励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自力更生创财富。乌干达政府正按照《乌干达2040远景目标》和国家发展第三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所指明的方向,通过推动国家实现从自然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型,积极促进减贫发展。经过不懈努力,乌现已逐步形成以农业经济为驱动的良好减贫环境。 中国愿同乌干达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的“减贫密码”。这些“密码”包括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解决好“五个问题”: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等等。 记者:中国共产党对腐败毒瘤采取“零容忍”态度。您认为非洲国家政党能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经验中学到什么? 张大使: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倡导清廉政治,宣示反对腐败的根本立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注意克服旧社会贪污腐败等作风对新政权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腐蚀。改革开放后,腐败问题产生了新的滋生蔓延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向全党释放了防范和惩治腐败的明确信号。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几点基本经验,希望能给非洲国家政党提供参考。 第一,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各级党委都把纪律挺在前面,发现问题就要提提领子、扯扯袖子,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对问题严重的,就要打手板、敲警钟,该组织处理的组织处理,该纪律处分的纪律处分。 第二,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只要谁敢搞腐败,就必须付出代价。惩治腐败这一手必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交织,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 第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中国共产党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