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乌干达

共工日报社电(沈敏)不少欧美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雇佣兵”这个特殊群体。前段时间热播的韩剧《太阳的后裔》中,在杜撰的战乱国家“乌鲁克”,除维和部队,也有来路不明的雇佣兵出没。

在现实世界,看似神秘的雇佣兵已是一个成熟产业。他们一般受雇于私人保安公司,常被派往战乱地区,而其中很多人可能来自东非国家乌干达

【让人向往的“好工作”】

虽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把乌干达誉为“非洲明珠”,但如今外人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经济落后、传染病多和前军阀伊迪·阿明的独裁统治历史上。

事实上,今天的乌干达虽毗邻刚果(金)和南苏丹这两个内乱不断的国家,但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消费需求也在上涨,商场遍布首都坎帕拉市。和不少较落后的国家一样,乌干达发展经济主要靠外来投资,不过,它有一样别人比不了的输出“特产”:雇佣兵。

进入乌干达,不难发现雇佣兵的印迹。电视上,一个名为“中东咨询师”的公司正播放招聘广告:寻找身体强壮的年轻男子派驻迪拜;和出租车司机闲聊,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朋友或亲戚当过雇佣兵。

只有3700万人口的乌干达到底每年输出多少雇佣兵,官方统计不可得。可知的是,在伊拉克,乌干达人向巴格达与巴士拉的美国外交官们提供安保;阿富汗和索马里的外国商人和国际援助机构也是他们的雇主;卡塔尔政府办事机构靠他们巡逻,当这里举办2022年足球世界杯赛时,赛场内外站岗的很可能还是乌干达人。

这些雇佣兵中,一部分是在约旦接受过美式反恐特训的精英,而大部分人在远赴异国执行任务前根本没受过专业训练,只要身高达到170厘米就能应召。

受薪酬诱惑,很多乌干达年轻人即使从无和武器打交道的经验,也会渴求加入海外雇佣兵行列。如能安然返乡,他们可以用挣来的钱买地、盖房、开店,大大改善生活。

科尔内留斯·图卡赫布瓦原本只是个酒店看门人,被坎帕拉一家安保公司雇用后,在阅兵场接受了两个月训练,学会怎么使AK-47,然后马上被派往伊拉克。4年后他回到乌干达,挣的钱够他买车、买地、盖房子,还开了一家旅游公司。他当上当地足球俱乐部主席,还受到执政党邀请竞选议员。

在伊拉克,图卡赫布瓦曾在护卫车队前往科威特途中遭遇袭击,在交火中中弹,胫骨上留下巨大疤,让他断了再上战场的念头。但只要有中介找他,他会很乐意替他们作动员:“就算你想一天找齐100人,我也能给你找着。”

部分年轻人因为入行晚,收入不如从前,只好一次次重头再来。戴维·图姆韦西杰2008年至2013年两次驻过伊拉克,月薪在400美元至800美元之间。2011年,他还在美国资助的约旦阿卜杜拉国王特战训练中心受过正经的反恐特训。去年,他再次受聘于当地中介,派驻索马里,加入摩加迪沙一支由300名乌干达人组成的安保队伍,守卫阿联酋大使馆。

 

【“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雇佣兵是乌干达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妇女、劳动与社会发展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雇佣兵从海外寄回的外汇超过了咖啡出口收入。

国际刑警组织坎帕拉分局负责对即将派往海外做安保工作的乌干达人展开背景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出境许可,以确保这些人不是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招去当恐怖分子。这样的审查每月都有1000份左右,不包括那些派驻非敏感地区而无需审查、许可证过期没及时报备或偷渡出去的人。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目前在海外工作的乌干达雇佣兵总数在2万人左右。

去战乱地区当雇佣兵毕竟是出生入死的活计,关于有多少雇佣兵死于海外,乌官方没有记录,只能从侧面推算。截至2016年3月的美国劳工部统计数字显示,自2003年春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1635名军事承包商的平民雇员死在伊战场;从2001年9月算起,总部设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承包商SOC和其他3家大型军事承包商有142名雇员死亡,而这几家公司无一不在乌干达招聘大量人员。其中,SOC与美国政府签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从2010年起为世界各地的美国使领馆提供安保人员。

乌干达不少做雇佣兵生意的当地企业也日渐壮大。“阿斯卡尔安全服务公司”是第一家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向西方军事承包商提供服务的本土企业,把数千名乌干达人送往伊拉克。它的总部办公楼拥有占地颇广的独立场区,楼内大厅墙上挂着美国副总统拜登在伊拉克察访阿斯卡尔安保人员的照片。

西斯托·安达马是前总统阿明的外甥,是乌干达最早进入雇佣兵行业的人之一。阿明政权被推翻后,安达马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2007年更面临牢狱之灾,于是逃离乌干达,如今在美国马里兰州重操旧业:在美国军事承包商“全球贝奥武甫”管理非洲地区业务。他手下管理750名雇佣兵,大部分在阿富汗,另外负责联系数百名为美军非洲司令部工作的承包商雇员。

【“价廉物美”的产业链末端】

与以往境外战争相比,美国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场上更依赖军事承包商。“这个(雇佣兵)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在壮大,但在伊拉克发展到了极致,”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安全与外交中心主任黛博拉·阿文特说,“突然之间每个人都需要雇佣兵。需求一下出现大幅上涨。”

对美国来说,乌干达是雇佣兵的上佳来源:两国政府关系不错;乌干达人通用英语,且多数人信仰基督教,和伊拉克反政府军相互勾结的风险较低。另外,乌干达有替西方人打仗的历史:英国殖民统治期间,乌士兵被编入英国王家非洲长枪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替英国出征。最关键的是,乌干达雇佣兵对军事承包商来说是个“价廉物美”的选择。月薪1000美元的待遇,就足够让一名乌干达退伍军人欣然远赴伊拉克,因为按同时期乌国内平均工资水平算,他留在国内一年还挣不到300美元。

然而,就这份工作的危险性而言,1000美元的报酬实在微薄。驻伊美军主要基地“胜利营”由乌干达雇佣兵守卫,安保任务包括检查进出车辆是否装有炸弹。这项工作随时可能让他们丧命,而他们的待遇在美军眼里着实低得可怜。

乌干达雇佣兵凭借“价廉物美”的优势很快在安保业内出了名,成为雇佣兵产业供应链一个常见的末端,而供应链顶端常常是美国五角大楼。美国军事承包商“斯特林环球行动”2015年从国防部手里拿到总计8.13亿美元的合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执行任务。而早在2006年1月,这家公司就和“全球贝奥武甫”签订了转包合同,后者则委托阿斯卡尔安全服务公司招揽乌干达安保人员。

【“国家安全工具包的标配”】

10年前,乌干达妇女、劳动与社会发展部成立对外就业局,跟踪本国劳务输出情况。领导这个部门的米尔顿·图尔雅西马向《彭博商业周刊》提供了一份名单,列出政府注册在案的43家具有招聘雇佣兵资质的企业,其中一家名为“萨拉森乌干达”,母公司为南非安保公司“萨拉森国际”。这家跨国企业由一群来自私营军事承包商“万能”公司的资深员工创立。

万能公司在业内赫赫有名,曾在1995年3月组织了对塞拉利昂反政府军的袭击,好莱坞电影《血钻》故事的灵感即来源于此。联合国安理会2002年一份报告指责萨拉森乌干达公司曾为刚果(金)反政府武装提供培训。不过,这并没妨碍公司在乌干达发展壮大。公司创始人之一是萨利姆·萨利赫将军,乌干达军队高层,现任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的弟弟。

萨拉森在乌干达境内提供大约3000个工作岗位,包括银行和商场保安,但更让人趋之若鹜的岗位在索马里和伊拉克。这些岗位通常由SOC等跨国安保企业提供,萨拉森作为分包商替SOC招聘500多名雇佣兵远赴伊拉克,月薪900美元左右。

在美国政界,关于军事承包商的辩论仍在继续。五角大楼是雇佣兵潮重新兴起的始作俑者,他们觉得雇佣兵召集和解散起来都容易,不像正规部队难进难退。而非营利组织则认为,让正规军负责驻外美军安保事务,成本常常要比雇佣兵低。

前军事承包商西恩·麦克法特在著作《现代雇佣兵》中说,雇佣兵重新兴起,并非异常现象,而是某种回归。中世纪时期战争中,用雇佣兵打仗是标准做法。他预言,不管雇佣兵会不会出现在打击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战场上或其他冲突地区,“他们已成为一些国家安全工具包的标准配备”。

尽管乌干达雇佣兵在伊战中表现褒贬参半,但目前来看,战乱地区美国外交官的安保重任仍会落在他们身上。今年2月,美国国务院公布下一阶段军事承包合同中标结果,整个合同为期5年,总值102亿美元,中标的7家公司里,至少有五家,包括SOC、斯特林全球行动公司等,都曾经、或仍然在乌干达招聘雇佣兵。(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