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以及在数字经济视领域下对接数据产业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实现数据的云端对话交流?

  12月12日,河南郑州。由中国统计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主办,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承办的数字经济与统计职业教育高端论坛上,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高朋满座通过专家发言、讲解等方式,为与会代表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和智慧交融的对话交流。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国家统计局教育培训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杨青,河南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建中,国家教学名师、河南大学统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红叶,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委员会会长覃川,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录林,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院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职教分会会长梁景予,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省统计局、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省内外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业的代表以及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教师代表出席论坛,论坛由梁景予主持。  

  梁景予指出,本届论坛,主要围绕数字经济背景下,统计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研讨,不断提高数字人才培养质量。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录林强调,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具备数字技能及数字素养的人才需求正在急剧增长,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面临数字人才短缺的问题及挑战。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智慧社会发展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数字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统计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使命也应当乘势而上、积极进取。为我国统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内涵建设、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提供科学有效的分析指导,必将使统计职业教育在更高的平台上凝聚智慧, 实现更好更快的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大潮和数字经济社会发展对统计职业教育赋予的历史重任。  

  许宪春以“中国新经济:作用、特征与挑战”为题做演讲,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主题进行论述讲解。首先,从宏观角度看新经济的作用。其次,从微观企业角度看新经济的作用和特征,体现在以下五点,第一,新经济企业成长迅速;第二,新经济企业充满活力;第三,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通用数字化技术成为新经济企业核心基础设施;第四,新经济企业制造出一种新型资产——数据资产;第五,新经济企业在重点城市和重点行业集中;第六,民营企业在新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再次,新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后,促进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其中,许宪春强调人才是核心,这也坚定了统计职业教育的信心,相信未来是大有可为的。

  

  肖红叶围绕“数据技术与数据素质”进行讲解。他提出,人才是可以直接参与数字经济构建的,与此同时亦要更加关注数据素质。他分为以下六点展开主题,第一,大数据对统计的冲击与机会;第二,信息技术革命要求社会行为主体提升数据素质;第三,什么是数据素质;第四,数据素质培养的数据技术;第五,人类应用数据的溯源;第六,数据推定的有效性问题。博大精深,周密严谨的启示我们,信息统计数据技术与素质的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覃川以“职业教育在数字社会发展进程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讲演。他提出,世界正处在迈入智慧型数字时代的进程中,形成互联网生态环境。数字化交互融合——体现出智慧社会高效、进化、自治的特征。数字时代所衍生出的数字教育平台与载体,为求学者提供了即时、精准、周到的服务与体验,提升了满意度与获得感。覃川就数字化教学提出了三点举措,第一,推进数字教学改革,提质增效“新三教”;第二,加强数字平台建设,打造育人“新空间”;第三,优化数字评价机制,创新治理“新模式”。

  商家代表以“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管理与评价” “智慧产业大数据平台应用与实践”等为主题,探讨多源数据的融合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出高校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应用地,是统计理论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实践场。

  论坛还从“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技术人才培养校企研深度合作”方面,着力探讨职业院校与最新机遇的契合点,“企业+职业学校”相融合的途径,建立校企良性循环和双赢目的的模式,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良好基础。(郭书克 魏豪 孙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