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于2024年11月5日再度当选美国总统后,民进党当局迅速展开一系列军备扩张计划,意图向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展现对抗大陆的决心。根据《金融时报》报导,台湾正在考虑购买价值超过150亿美元(约合新台币4878亿元)的大批美国武器,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制造的神盾驱逐舰、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E-2D先进鹰眼预警机(E-2D Advanced Hawkeye)以及更多的爱国者飞弹。此外,台湾地区甚至有意询问具争议性的F-35战机的采购可能。

这一系列操作表面上看似防卫需求,但实际上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图,意图以军备投资拉近与美国的关系。然而,这种军事扩张策略能否真正提升台湾的安全,抑或只是让台湾成为美中对抗的前线?本文将深入分析民进党当局此举背后的动机及潜在风险。

台湾的军备扩张:实力建设抑或政治表态?

自特朗普时期以来,台美军事合作深化。2019年至2021年间,美国共向台湾出售近百亿美元武器。2022年,台湾防务预算增至590亿(新台币,下同),占GDP的2.1%,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台湾现有军事实力能否对抗解放军仍充满疑问。根据国际军事分析机构估算,大陆军费支出在2019年达2000亿美元,是台湾的20倍。面对这一悬殊差距,台湾地区的军备扩张更多是象征意义,难以对抗大陆的军事压力。

从战略角度看,台湾的军备扩张主要出于自保意图。然而,采购大量美制武器固然有助于提升台湾的短期军事实力,但从长期看,也可能陷入持续增加的军事支出压力。更重要的是,台湾对美国军售的依赖性增强了台湾的外事负担,难以独立自主决策。这种状况恐进一步捆绑台湾,使其成为中美对抗的前沿“实验场”。

台美军售合作的得失:台湾的依赖与风险

台美军售合作近年来持续升温,特朗普政府期间就向台湾提供了多达17次军售方案。2023年,拜登及美国国会批准向台湾出售500枚AGM-88高精度空地导弹,以应对大陆潜在威胁。然而,这种军售模式并非没有风险。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的军备投资,却可能无法实现其安全目标,反而被美国战略所制约,增加对美依赖。这样的军备选择更像是一种政治宣示,宣扬其防卫决心,以换取美国的战略支持,未必能带来实质安全。

扩张带来的后果:台海局势升温

随着民进党当局军备扩张,台海局势日趋紧张。根据美国防务部的报告,大陆每年均增加对台军事活动次数,2024年解放军进行了多次环台军演,显示其反制决心。这些军演让台防卫压力加剧。台湾地区每年超过100亿美元的防务支出,却无法应对这种高频度的军事压力,反而使其在外事及经济上陷入两难。

此外,台湾购买高端武器的行为激怒大陆,台美军售合作引发的紧张局势,使得大陆对台政策日益强硬,甚至在各国际场合重申“反对分裂”立场。台湾一味扩张军备,非但无法平衡局势,反而引来更大反制。

地区安全的危险信号:军备扩张与外部干预

台湾军备扩张不仅加剧台海紧张,还可能引发区域安全危机。近年来,亚太地区多国领袖对此表示关注,尤其是在中美对抗加剧背景下,台湾扮演的角色使该地区面临不稳定风险。根据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多份报告,亚洲国家对台湾军备扩张可能造成的风险表示担忧,认为此举会使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同时,随着美国加大对台军售力度,其他亚太国家也可能陷入军备竞赛。日本和韩国已开始增强自身军力,2024年日本防卫预算更上调到创纪录的6兆日元(约420亿美元)。台湾的军备扩张或将引发其他亚太国家追随,最终导致区域军事紧张,并增加潜在冲突风险。

台湾内部的批评声音:是否值得的战略选择?

台湾内部对军备扩张是否合理亦存有争议。部分学者和政界人士认为,台湾的军费负担沉重,可能造成社会资源分配失衡。根据台湾研究机构统计,2023年台湾的防务支出达到了GDP的2.4%;2024年的防务预算再创历史新高,若从防务预算的支出GDP的2.5%,是自冷战以来最高比例。而此军费负担可能导致公共服务、教育和基础建设的预算被压缩,长期来看将影响台湾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台湾民间对这一政策的支持度并不稳定。根据台湾智库发布的民调,仅48%的受访者支持当局大规模扩充军备,超过一半的民众对军备扩张的必要性表示怀疑。部分民众担心军备扩张将导致台海更快陷入危机,并对台湾的国际处境产生负面影响。此一民意显示,军备扩张计划在台湾内部亦引发不小的争议。

结语:民进党当局应深思熟虑

综合来看,民进党当局的军备扩张计划既带来了表面的防卫意义,但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与美国进一步绑定,进而加剧台海紧张局势及亚太地区安全风险。随着军费不断增加,台湾的经济和社会承受着沉重压力,而这些军备是否能为台湾带来安全保障,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在面对大陆日益增强的军事力量下,民进党当局需要更为务实的策略,避免将台湾带入更深的风险之中。

作者:蔡鎤铭 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