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是中国菌草技术专家林占熺带领科研团队选育出的一类草本植物,这类植物高产、耐瘠薄、耐旱耐盐碱,最早替代木材用于食药用菌的栽培,故名菌草。菌草加工成菌类培养基,可很大程度上解决“菌林矛盾”。同时,由于菌草富含蛋白质、生长快、适应性强,也被广泛用于牲畜饲料。种植菌草,在生态上还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非洲是中国菌草技术主要的合作、援助和推广地之一。目前,中国菌草技术已经在非洲45个国家落地生根。
今年2月,记者来到多年受战乱影响的中非共和国。2021年起,援助该国的菌草技术项目中国专家在这里建立菌草栽培食用菌生产线、菌草种苗繁育基地,并开展技术宣介、人员培训等工作。
记者在中非共和国达马拉市的一处村落看见,村民法蒂姆·阿巴·雷基亚正带领工人在菇棚里收获鲜菇。法蒂姆是村里的第一个老板,2022年从中国专家那里学到菌草技术后,便从一间小菌棚做起,逐步将其发展为现今小有名气的合作社。她定期为周围村子的妇女培训菌草技术,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
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郊外的格巴村,汇集不少因战乱流落的难民,食物资源匮乏。2023年初,中国援助的菌袋让这一情况有所改观。通过菌草技术培育出的蘑菇食材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膳食结构,让他们有了较好的营养摄入。
离开格巴村时,村民皮埃尔特·瓦蒙德朱对半月谈记者说:“我从心底感谢你们!”他眼里的真挚让记者始终铭记。
今年8月,记者乘车前往位于卢旺达南部胡耶区的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沿途见到不少带有“JUNCAO”字样的商户标牌。
中国菌草技术专家自2006年起就来到卢旺达开展菌草技术合作项目。在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记者看到,中国菌草技术专家陈晓斌每天都会接到数十通的当地人的来电。给他来电的,有咨询技术问题的学生,有购买菌袋的客户,还有慕名而来想学习菌草技术的农民。
34岁的尼扬博·奥贝德2017年毕业于卢旺达大学。2019年,他偶然接触到菌草技术,通过学习掌握了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如今,奥贝德在卢旺达南方省和东方省各有一家工坊,管理着近20名员工。生活步步向好之时,他自己开设培训班,带动周边农户一同致富。
44岁的卡纳尼·埃纳尼开设的菌草栽培食用菌工坊,坐落于其家乡尼安萨的村里。从业12年,埃纳尼深深热爱着这项来自中国的技术,开心地对半月谈记者讲述从事食用菌培育让他们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在首都基加利的郊外,养育着3个孩子的苏珊娜·尼库泽从事菌草栽培食用菌行业已有10多年,尽管收入已远超当地平均水平,但她还有更高的追求。“我创立的工坊里只有6名女性员工,我还想努力扩大工坊规模,让更多女性投身到食用菌培育行业中来,一起依靠双手致富。”苏珊娜说。
看着农户自豪地展示他们培育出的蘑菇,热情地介绍他们的食用菌培育工坊以及招聘的职工,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这株“中国草”的非凡力量,它正在非洲开出一片片友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