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网10月16日据深圳卫视,今天(10月16日)上午11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2024年《施政报告》,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据了解,这是李家超任期内的第三份《施政报告》,也是香港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后的首份施政报告。
报告主题是“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李家超介绍,团队为此举办了超过40场咨询会,在大约三个月的时间里走进社区与民众沟通、听取意见,也从不同渠道共计收取了9500多份意见。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报告提及的多项内容,如请求中央恢复深圳“一签多行”、河套港深创科园发展等,与大湾区互联互通,尤其是深港合作息息相关。
请求中央恢复深圳“一签多行”
今年以来,访港旅客人次多次创新高,“北上南下”双向奔赴热潮持续。对此,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已向中央政府提出进一步优化内地居民来港旅游签注的请求,包括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注及扩大“一周一行”个人游签注政策试点城市范围等,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将积极研究加速推进。
李家超在会上宣布,香港即日起全面取消旅客提交抵港或离港申报表要求,使出入境更便捷。
另外,在文旅方面,《施政报告》还提出,拓展特色旅游产品,包括推动游艇旅游;积极推动熊猫旅游、赛马旅游等。
其中提到香港特区政府文体旅局将推广沙头角文化生态旅游路线产品;保安局会在今年内把沙头角开放计划的每日旅游限额提升至3000人,及透过人面辨识科技,让在中英街居住和工作人士试行“无感”畅通方式进出中英街,并会研究应用相关科技配合未来开放中英街的旅游发展。
推动河套港深创科园发展
位于深圳河两侧约3.89平方公里的河套合作区,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直接的对接点,包括深圳园区及香港园区。
李家超透露,目前已成立由行政长官主持的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督导委员会,带领政府制订香港园区发展的整体策略、计划和布局部署。今年内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
香港园区由西至东分两期发展。现正提速、提量,把第一期总楼面面积倍增至100万平方米,首三座大楼将在年底起陆续落成。首批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园区支柱产业的租户将在明年开始进驻,其余五座大楼未来五年将全部落成。
他表示,特区政府正与国家有关部委探讨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试行创新的便利措施,例如:港深两地园区特定人员便捷过境;利用无人低空运输,方便物资跨境流动;便利落户香港园区的内地企业跨境调拨资金等。
预留至少80公顷用地
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
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香港北部发展规划,这份《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是香港发展的新引擎,未来五年约有6万个房屋单位在该区落成,在第二个五年,则有约15万个单位在该区落成。
李家超说,香港特区政府已在北都预留至少80公顷用地,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鼓励本地专上院校与中外知名院校以灵活创新的模式,开拓更多品牌课程、研究合作和交流项目。在规划时亦会预留弹性,便利学生宿舍发展,并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公布北都大学教育城概念发展纲要。
同时,将优化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放宽资格至29岁或以下及持副学位或以上学历,上调向企业发放就业津贴的上限至每月12000元,并探讨双向安排。
香港宣布扩大高才通计划
李家超介绍,未来五年香港各行业人力短缺估算约18万人。为了建立优质人才库配合发展,特区政府将革新各项输入人才机制,包括:
更新“人才清单”,加入推动“八大中心”所需人才;
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加入13所海内外顶尖大学至198所,把计划内高收入人才的首个签证期限由两年延长至三年;
优化“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新增渠道吸引年轻及具经验而人力极短缺的指定技术工种专才来港。新安排将设配额;
在“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下增设机制,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推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延长香港高校的大湾区校园毕业生纳入“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的试行安排,为期两年。
李家超还宣布,香港将与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杭州等内地城市开展双向公务员交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