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对中国的前途并无信心,初到陕北延安,情形就截然不同了。在那里,人人平等,相亲相爱,有如兄弟。刻苦耐劳从事建设,成绩斐然。”陈嘉庚说。
今年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诞辰150周年。陈嘉庚一生致力于教育与公益事业,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不朽贡献。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带领南洋侨胞捐款捐物、抢修滇缅公路等,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在率团回国慰劳抗战军民时,陈嘉庚曾到访延安。此行对陈嘉庚的政治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延安九日——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讲述陈嘉庚在延安的故事。
“延安九日——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刘洋 摄
1938年,南洋各埠代表大会在新加坡召开,号召华侨“各尽所能、各竭所有”支援祖国抗战。会上,“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陈嘉庚担任总会主席。
为慰劳抗日战士、考察国内后方生产情形,陈嘉庚决定组织并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国。1940年,陈嘉庚一行落地重庆。正在重庆办公的国民参政会中共参政员叶剑英、林伯渠、董必武拜访了陈嘉庚,之后又在中共驻渝办事处为他举办了欢迎茶会。茶会后,陈嘉庚向叶剑英表达了想要前往延安的想法,毛主席得知后,当即发来邀请他前往延安会晤的电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延安成为众多爱国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许多华侨青年前往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及中国女子大学等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各个抗日根据地,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权的骨干力量。
5月31日,陈嘉庚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陈嘉庚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悉心考察研究。与华侨青年交流时,陈嘉庚询问华侨青年们为何选择加入八路军,边区的实际情况如何。华侨青年们通过自身经历让陈嘉庚深入地了解延安的真实情况。
在陈嘉庚与毛泽东会晤时,中共中央邀请华侨学生前来担任闽南语翻译。陈嘉庚注意到,“南洋女学生来,无敬礼便坐,并参加谈话,绝无拘束。又一男学生来亦然。少顷集美学生陈必达来亦如是”。会谈进行时,“朱德陈绍禹夫妇亦到,诸人安然坐谈,未有起立行礼等项”。人人平等的场景令其印象深刻。
在延安,陈嘉庚见到勤劳朴素的共产党人在地瘠民贫的陕北努力推动社会与生产建设:没有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开办学校、启迪民智;保护农民对自耕土地、包括新垦荒所得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陈嘉庚曾对此发出感叹“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也。”
1940年7月,陈嘉庚返回重庆,并到中国留法比瑞同学会礼堂公开发表题为《西北之观感》演讲,将其了解到的延安展现在民众面前。《南洋商报(晚版)》也分7篇连载了《陈嘉庚先生归国后观感访问记》。
之后,陈嘉庚回到南洋向侨胞如实报告他在国内视察的见闻与观感。1942年,日寇占领新加坡,对陈嘉庚等南洋爱国华侨进行了大规模通缉行动。
得到消息后,陈嘉庚将手中的800多万款项汇到国内支持抗战,自己则辗转多地躲避日军追捕。在印度尼西亚玛琅避难期间,陈嘉庚为应付日寇通缉,曾剃须改装,化名李文雪,并随身带有剧毒药品,随时准备以身殉国。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才重新返回新加坡。
1945年11月18日,数十个民间团体在重庆为陈嘉庚脱险举办庆祝大会。毛主席题赠条幅“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高度赞誉了陈嘉庚的卓越贡献。此后的十几年间,陈嘉庚始终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和南洋华侨的的团结与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侨网综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人民政协网、《学习时报》等
责任编辑:马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