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播发稿件《“本台报道本台被淹”始末》,引发广泛关注。
“本台”后来咋样了?灾后重建情况如何?
平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曾昭志给中国记协微信编辑部“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后续。他说,回顾近一个月的集体“作战”,大家最深的体会是:“小媒体”也能做出“大文章”。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这是一篇“小媒体”的“大文章”
本文作者:曾昭志
7月23日,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召开全县灾后恢复重建百日奋战动员大会。会上播放了专题片《众志成城 决战洪魔》。深情的解说、震撼的画面,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20多天前。
特大暴雨来临之前,平江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们兵分十路,奔赴各个防汛战场。“本台报道,本台被淹”前后,还有很多故事。
平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在暴雨中采访转移群众。
(一)
6月30日,暴雨如注。天刚蒙蒙亮,中心各路记者身穿雨衣、脚蹬套靴,带着应急手电筒就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街道、乡镇,采写第一手“战汛”消息。
7月1日,雨越下越大。一大早,各路记者反馈的信息就汇总到新闻指挥调度中心,这里随即发出指令:“全员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各部门、各平台立即进入作战状态!”
回忆当时情形,记者们仍心有余悸: 雨越下越大,积水越来越深,开车像开船一样。只有弃车蹚水,走一段拍一段。
记者邹佳7月1日清晨接到指令前往乡镇报道防汛工作,当他披着雨衣来到单位办公室找套靴准备出发时,却发现套靴一大一小。他大喊:“谁穿错了套靴?”灯火通明的办公楼无人应答,邹佳只得穿着这双“大小套靴”去了前线。后来得知,另一位同事急着赶赴采访,忙乱中穿错了套靴。
在新闻指挥调度中心的有力指挥下,各项工作忙中有序地进行着:公众号、视频号、APP实时滚动最新消息,应急广播用平江话“喊话”,电视新闻、外宣报道抢抓时效,及时向其他媒体传输一手画面资料……
平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暴雨中在楼顶现场出镜报道。
(二)
7月1日,平江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雨,平江县融媒体中心办公楼的一楼也被洪水淹没。当时,几十名工作人员被困楼中,情况危急。
7月1日,我们播发“本台报道本台被淹”后,7月2日受邀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写作稿件《“本台报道本台被淹”始末》,该稿取得40多万阅读量,引发广泛关注,收到了许多关心和问候。
7月2日起,情况好转,洪水渐退,中心办公楼淤泥满地、一片狼藉,之后的几天里,气温逐步攀升到38度。
酷暑之下,中心的重建工作更为不易。
为第一时间恢复各平台正常运行,中心全员行动起来,全面铺开灾后清淤消杀工作。
一手抓新闻,为民众报道第一消息;一手组织人员抢修设备、挥铲清淤,恢复正常办公秩序。
与此同时,应急广播抢修分队昼夜不停,在高温里奔波着,将各乡镇被洪水冲毁的电线杆、喇叭逐个检修维护好。
7月11日,中心举行了捐款活动。你一百,我二百,他三百……以实际行动支援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连日来,烈日下的平江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洪灾过后,平江融媒人也连续作战。中心主任、总编辑李卫华说:“同事们太累了,我很心疼,也很感激,大家个个都了不起!”
(三)
回顾近一个月的集体“作战”,大家最深的体会是: “小媒体”也可以做出“大文章”。防汛抗灾报道期间,中心忙而不乱、调度得力、反应迅速,采写了大量鲜活的稿件,不少报道被中央、省、市媒体采用。
“本台报道,本台被淹”上热搜,不仅体现了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更体现了记者抢抓新闻的敏感度。中心开展融合改革以来,一直把人才培养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师傅带徒弟”等有效方式,不断提高全员素质,近三年来多项新闻宣传工作受到省、市表彰。
沉下身子,脚踏泥土,到最基层的地方去。中心广大记者将挖掘更多好新闻,讲述更动人的平江故事。
平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夜色中采访报道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这篇稿件,小编们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标题,你喜欢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