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财观
来源|中访网
作者|一杭工作室
近段时间,学术圈冒出了多个“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数量之多,让人不免对其含金量产生怀疑。这个“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是什么来头?授予的标准是什么?评选机制又是如何?业内人士对其怎么看?
一些蹊跷之处
在百度平台检索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涌出来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不在少数,数量超过了20位,不少权威媒体都对其进行了报道。据媒体报道,这个Europa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即欧洲自然科学院,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市,由欧洲多国科学家组织成立,目前在德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匈牙利等世界33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
百度百科资料显示,该组织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内认可度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其第一个国家分支机构于2003年正式注册。学院现有1700名院士,设有路德维希·诺贝尔奖获奖者通道,多名院士获得诺贝尔奖,另有30多名院士是欧洲知名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看起来似乎含金量十足,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首先是这个路德维希·诺贝尔奖,并不是大众以为的那个诺贝尔奖。官方资料显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药的发明者,为诺贝尔奖创始人。
更有些蹊跷的是,在Google地图搜索Europa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可以发现,其官方地址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气派辉煌,也毫无其描述的那样具有学术氛围,更像是一个街边楼房,甚至连组织名字都没有。更关键的是,在地图下方还写着四个字:“永久停业”。细细一想,在国内宣传获得该院士荣誉的新闻报道中,很多都晒了收到的证书,但没有一个人晒过所谓欧洲科学院的照片,以及何时现场接受证书。
然后,再从数量上来说,官方介绍说目前学院共有1700多名院士,院士很大部分由欧洲各个国家的科学院遴选或院士推荐,代表欧洲自然科学界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2003年成立,那么如今已有21年历史。也就是说该组织每年都要评选80位左右的院士,那中国今年就占用了近四分之一的名额?
在一众当选院士中,有部分“院士”用来宣传的报道与官方资料口径不一。如青岛恒星集团主席陈昌金先生,都是一个组织,怎么您所在的就只有400名院士?观看对其获评理由,“是国际科学界、学术界对其几十年来教育科学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陈昌金先生多年来积极投身国际交流合作的高度认可”,并未提到其有多少学术成就。
真材实料VS山寨货
在百度平台搜索发现,“欧洲科学院”还真不少。除了欧洲自然科学院、还有欧洲科学院和欧盟科学院...
据了解,国内媒体因为翻译问题,经常把这几个科学院搞混,实际上欧洲自然科学院(Europa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的院士不需要评选,交钱成为会员就行,不会卡科研成果,也被称作是“山寨货”。在谷歌平台检索“欧洲科学院”,最先出来的结果并非报道中提到的Europa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而是Academia Europaea。
官方资料显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也常译为欧洲科学院)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于1988年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倡导创立,是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包括东、西欧国家的国际科学组织。
在五大法定组织中,欧洲科学院是唯一代表欧盟的科学院。被提名为欧洲科学院院士的候选人首先由来自不同国家的院士推荐到所在的学部,经学部委员会初审后推荐到提名委员会进行评审,通过后提交给欧洲科学院专门委员会审议,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董事会选举产生。
获得“欧洲科学院院士”是欧洲人学术生涯的最高荣誉称号,代表着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界最高的科学水平和学术地位。更关键的是,其外籍院士通过率不超过5%。今年,我国华东理工大学张立新教授就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外籍)。
颇具讽刺的是,就在笔者搜索欧洲自然科学院的介绍时,还能发现某申请机构的回应。事实上,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有中国教授收到欧洲自然科学院邀请函,有意加入,但却被告知需要缴纳40万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香港共工新闻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香港共工新闻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