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遵义会议是决定我们党命运前途的伟大转折,那么,新泉整训就是决定我们军队命运前途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是著名长征史专家,在他看来,发生在龙岩连城、鲜为人知的新泉整训在党史、军史上有着重大意义。而首次单独将这段历史全面、深刻呈现出来的四集文献纪录片《新泉十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2024年1月30日,四集文献纪录片《新泉十日》在福州举行了创作研讨会。包括徐占权在内,多位来自国内党史、军史以及传媒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主创代表,会聚一堂,深入探讨纪录片的创作经验与意义。
钩沉重要历史
填补史料空白
“在几次有关红军历史的研讨会上,我都说‘你们不能忘记福建,福建是红军的再生之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纪录片导演夏蒙,多年以来创作了诸多主旋律题材的纪录片精品,《习仲勋》《山河岁月》《筑梦路上》《永远的军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红色题材文献纪录片响誉全国。谈起中国革命战争史,夏导如数家珍。
“1929年对中国工农红军、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红军下井岗山时后屡战屡败,到了大柏地驻扎下来时,已经溃不成军,”夏蒙说,“当时,有些红军头上裹着湘南、赣南那带的头帕,有些穿着国民党的军装——当时红军就没有自己的军装。直到打下龙岩长汀,红军才第一次发军装、军饷。”
此次担任《新泉十日》艺术总监,夏蒙希望能为他视为“第二故乡”的福建尽一份心力——将古田会议召开之前、红军下井岗山后绝地逢生中的种种艰难曲折,尤以新泉整训为重点的这段非常珍贵却少有人闻的红色历史“复活”,填补这段历史无专门影像记录的空白。
“1929年确确实实是决定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二级巡视员钟健英说:“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急需探索革命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毛泽东说,中国革命要‘上山’,要进入农村。而井冈山就那么一块地方,容易陷入包围,所以才有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
“这部纪录片是对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三入新泉开展革命活动的深刻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馆长邓泽村说:“新泉整训践行了我军历史上刚开始最大规模的一次政治军事整训,直接影响到了以后历次的军事整训、政治整训。我曾将延安整风运动与新泉整训做过深入比对,延安整风运动很多做法在新泉整训时就有。”
徐占权同样对新泉整训在党史、军史上的重要意义表达了高度肯定。他是《新泉十日》的受访嘉宾之一,对这部纪录片的整个摄制过程有着深入的了解。
他认为这部纪录片是对新泉整训这段重要历史的高度提炼与生动还原,创造性地弥补了这段历史资料缺乏的状况,其主题立意、政治导向、历史真实是突出亮点。徐占权尤为强调:
“这部作品正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要不要建立一支人民军队、建立一支什么性质的人民军队、如何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这三个根本问题。”
近来年,龙岩一直致力推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研讨会上,出品方代表之一、中共龙岩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杨溢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龙岩遍地都是革命遗址、革命旧址,处处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龙岩发展具有四大优势,排首位的就是红色优势。我们衷心期盼,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深入挖掘新泉整训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地激励全市广大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闽西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中共龙岩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杨溢以视频连线方式参与创作研讨会
50幅油画做“情景再现”
艺术与AI让历史“复活”
“相关历史影像缺失是《新泉十日》摄制时遇到的最大难题。”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洪雷同为出品方代表,他深知这部纪录片的创作是难啃的“硬骨头”,也因此对于夏蒙在艺术创作上的创新手法很是推崇。
“夏导以他的个人魅力邀约到了沈尧伊老师专门为这部纪录片创作了50幅油画。沈老的作品不仅丰富了纪录片的视觉表现风格,弥补了相关史料的缺失,还打开了作品的艺术审美空间,韵味无穷。而片中实景拍摄的画面精美诗意,与油画互为补充,令人更加感怀正是先辈的浴血奋战才有了今日的江山壮美、国富民安。”洪雷说。
“沈尧伊老师曾为了创作长征主题的画作,用6年多的时间4次重走长征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颜梅作为沈尧伊的同事,提到了沈老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红军的深厚感情。也正是这份深情,沈尧伊不计报酬在耄耋之龄接下了这一工作量巨大的创作邀约,并以磅礴而生动的笔触、对历史的精细还原,用艺术的方式再现了这段历史。
北京中视北方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节目总监、《新泉十日》总导演夏清,也非常感谢沈尧伊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为了进一步“激活”画作,夏清带领团队用AI技术对画作进行了智能分析,对当中的人物、植物、建筑和景观进行了分层,并让画面动起来。因此,平面的画作变得立体,情景更加鲜活,给予了受众更加真实、立体和生动的感受。
艺术表现力之外,《新泉十日》坚持文献纪录片的核心要义,以众多权威的采访实录、重要文献深入挖掘、红军指战员的回忆录、大规模实地拍摄等等,夯实了这部⽂献纪录⽚的基本内容,呈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如实反映了新泉整训的来龙去脉。
“这部作品一大特点是细节化。比如,刚才夏蒙导演提到的红军的第一套军服在纪录片中亮相了,”颜梅说:“当时,红军用缴获的军阀被服厂的12部缝纫机一共缝制了4000套军服,设计上仿照了苏联红军的军装、列宁的八角帽。这套军服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而夏蒙导演在陈列馆中找到了,并用镜头为我们呈现了这一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
“油画、访谈、历史文献、博物馆文物等等这些信源形成相互佐证,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同时提高了在观众层面的说服力,”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福建省新闻评议小组成员吴鼎铭也对《新泉十日》的主题性、真实性、思想性表达了赞赏,特别指出其在叙事上的精妙:“这个片子有一个很大的亮点:以新泉整训为中心和线索串联起大柏地战斗、长汀战斗、白沙会议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为观众展现红军艰难曲折的伟大历程。”
历史关照当下
思想照耀前程
《新泉十日》绘出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不仅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串联上,还体现在对革命前辈品格、作风的描摹中。
“在这部片子中,我再次看到了我党、我军的伟大缔造者毛泽东的理想信仰、思想品格和工作作风。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调查研究。无论身处何地,他都首先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卫庶认为,《新泉十日》是“一部党和军队树立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的教科书”,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思想的震撼和启迪。
作为《新泉十日》的指导单位之一,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从纪录片立项开始就非常关心支持这一项目。研讨会上,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伟泽不仅肯定了《新泉十日》的历史意义,也指出了这部纪录片所蕴含的对当下的指导意义。
“这部纪录片,通过跌宕起伏的叙事手法,对历史进行深入还原,让新泉整训这段鲜为人知的党史、军史‘活’了起来。新泉整训强调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思政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等经验做法,对当下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刘伟泽认为,这部作品的推出是适逢其时: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古田会议召开95周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新古田会议’召开10周年。胜利从古田开始,历史从古田再出发,在这样的特殊年份,推出这部作品,既是对革命先辈的告慰和缅怀,也是凝聚共识,为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献纪录片《新泉十日》将于2月19日、2月26日21:10在东南卫视播出。
文献纪录片《新泉十日》
纪录片《新泉十日》共四集,每集25分钟,聚焦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民主整军运动——新泉整训,创造性地弥补了这段重要历史资料缺乏的状况。这部纪录片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指导,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北京中视北方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中共连城县委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