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做好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人才亦是首要支撑保障和重要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新闻舆论工作任重道远,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人才队伍。
一
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为锻造新闻人才、建设高水平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指明了方向。新闻舆论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勇于实践创新,不断加强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筑牢思想根基,锻造政治坚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政治坚定是对党的新闻工作者最根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新闻舆论战线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将政治导向、政治要求充分体现到策采编发等各项工作中。近年来,中宣部组织编写了《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教材和图书,引导读者深刻理解在新时代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举办全国性媒体负责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班等,各新闻单位也都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有效提高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新华社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干部职工牢记先是“革命人”再是“新闻人”、先是“党的人”再是“新华人”的政治定位,始终葆有对党与生俱来的忠诚、由内而外的拥护、毫不迟疑的看齐,一分钟都不站在党的队伍之外,一分钟都不偏离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分钟都不离开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视野,忠实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职责。
为加强新闻后备人才培养,在中央有关部委指导下,业界和学界深化开展“部校共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工作提升到高校新闻教育与研究工作的核心位置,不断深化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中宣部、教育部多次联合组织召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会,总结交流部校共建经验做法,研究深化共建工作有效举措,以更好培养造就高素质新闻后备人才。新闻单位也纷纷与高等学校签署共建与合作协议,协手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传媒人才。
(二)提升业务本领,大力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业务精湛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尤其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平台、载体以及新闻业务的范围和内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业务本领过硬,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闻工作者“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3]。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适应融合发展需要,通过大规模开展对员工的互联网意识、全媒体传播技能培训,不断促进员工能力转型升级,培养拥有多项技能的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有效提高了新媒体报道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4],要求加强领导干部国际传播知识培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我国主要外宣媒体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培养,如与国外友好媒体联合开展人才培训,选派外文业务骨干赴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和积极参加公派留学,与国内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单位内部开展外语新闻报道培训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队伍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5],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新闻舆论战线纷纷开展一系列活动,鼓励支持新闻工作者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不断增强“四力”。中宣部连续多年开展“新春走基层”等采访活动,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鲜活反映基层群众工作生活的点滴变化和切身感受,很多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发出倡议,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四力”要求,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新华社积极开展“新时代中国调研行”“学经典·改文风·出精品”“‘常·常’改文风”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业务活动,推动大批记者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厚植人民情怀,提升履职本领,不断增强新闻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活力
新闻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和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6]这一论断为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央着力加强宏观政策层面顶层设计,深化新闻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指出要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统筹配置编制资源,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为新闻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闻单位深入贯彻中央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人民日报社打通社企人才流动通道,鼓励人才双向流动,出台《关于推进干部人才全面互通融合的意见》,构建创新、开放的融合发展人才格局。新华社探索推动人事管理转为人力资源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社”战略,实施人才引进“结构优化”“高端揽才”“源头引流”行动,破解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完善人才使用共融互通、脱颖而出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深化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人才评价机制、考核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人才活力奔涌的生动局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突破身份困局,以“让有为者有位”“让优秀干部员工特别是年轻人尽快有归属感”的精神,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优秀人才引进方式,强化正向激励,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干部职工队伍。
(四)加大制度保障力度,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队伍教育管理,严肃各项纪律,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确保队伍可靠、干净、过硬”“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学习、生活条件”[7]。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新闻工作者荣誉表彰制度,加大先进表彰和宣传力度,如改进创新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新闻奖项评选工作,开展“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中亦包括新闻界优秀人才,这些举措有效增强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促进了新闻舆论战线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作风、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寄予殷切希望,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战线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为进一步保障我国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活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从2014年开始设立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建立援助专项资金,向因履行工作职责而遭受伤亡、罹患重病的新闻工作者施以援手、雪中送炭,以实际举措体现了对新闻工作者的关怀。
二
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面临新挑战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主流声音引领社会舆论的难度越来越大,新闻舆论工作担负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新形势要求新闻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在多元多样多变中立主导、谋共识、定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总体保持着向上向好态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加之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日益严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形势依然尖锐复杂。一些人宣扬西方新闻观,标榜媒体是“社会公器”,鼓吹“新闻自由”,其中某些观点具有很强的虚伪性、煽动性。面对西方新闻观的渗透和影响,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也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二)传媒格局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思维和体制机制,切实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内生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推动传媒格局全面重构。新媒体迅猛发展,影响力不断上升,传播渠道移动化、传播平台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两微一端”、短视频等移动社交传播的盛行加速了传媒业的融合、重塑,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媒体内外环境诸多因素的交织影响,导致传统媒体人才流失呈现加速、层级提高、多元化等特点,不少新闻专业人才转向互联网、新媒体或其他行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传统媒体战略转型和事业再发展的困难,迫切需要创新管理思维和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内生动力。
(三)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机构,对新闻工作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媒体融合发展是我们党把握传媒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所作出的重要战略谋划。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机构,对新闻工作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新闻单位在全媒体人才培养方面出台了一些重要举措,但很多新闻从业人员仍不同程度存在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关键还是要靠人才,特别是培养和引进更多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懂得运筹资本、运用技术和勇于开拓创新的优秀新闻人才。
(四)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我国的形象在很多时候还是“他塑”而不是“自塑”,西方不少媒体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我国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国际舆论斗争中逐步消除误解、扭转偏见、正本清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重要部署,对建强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提出明确要求。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积极发出中国声音,需要更多懂外文、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高超的国际化人才,必须加快培养和建设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
(五)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发生变化,对新闻工作者话语创新本领提出新要求
随着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数据化趋势,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受众的第一信息源。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截至2023年7月末,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6.95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受众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迫切需要实现传播方式和话语表达创新,提升网上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时代的发展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话语表达本领和能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凝聚民心共识、激发精神动力。
三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打造一流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8]要求,时刻牢记使命任务,全面提高政治素质、提升理论水平、增强业务本领、转变工作作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强根铸魂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做到讲政治关键是要有过硬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特别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9]。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不但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度的政治觉悟,还必须锻造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先是“党的人”,再是“新闻人”的政治定位,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做实宣传上下功夫,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全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强化政治家办报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宣传纪律和工作纪律。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善于辨别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观点,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对标一流水平,努力增强本领能力
新闻舆论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10]。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信息化发展新趋势,要不断提升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本领能力,大力锻造符合时代需要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培养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履行好职责使命,需要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具有把握正确方向导向的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能力、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能力、加强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等。要引导新闻工作者加强学习,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努力钻研、总结经验,致力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不仅要具备新闻传播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历史等学科知识储备,特别对自身报道领域有深度的研究;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和技能上的培养和储备,而且要加强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的树立和涵养。
紧跟信息化发展潮流,培养具有全媒新闻传播理念、全媒采编技能、全媒发布能力的新闻采编队伍。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网络手段开展工作,做到真懂网、勤上网、善用网、会管网。要推动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播音员、名主持人到新媒体平台施展拳脚,发挥网红工作室作用,努力培养一批善观察、懂策划、能指挥、会报道的综合型人才,更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和舆论引导需要。
(三)深入践行“四力”,锤炼优良作风文风
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实现。践行“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新闻舆论战线加强文风作风建设的基本遵循。新闻舆论战线要持续深入践行“四力”,根植新闻舆论工作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人民情怀、鲜明的时代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出鼓舞人、感召人、塑造人的蓬勃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要始终保持人民情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11]。要以人民为报道主角,以人民为服务对象,发现人民群众的鲜活故事,讴歌人民群众的英雄业绩,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真正做到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
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号召新闻工作者到基层一线中去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触摸时代发展的强劲脉搏,从火热的社会实践、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题材内容、提炼思想观点、开拓报道视野。有效宣传好党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宣传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新闻写在大地上。
不断改进文风,创新话语表达。要把人民群众爱不爱听、爱不爱看,作为根本标准。力求做到“短、实、新”,持平常心、说家常话,坚持平实、朴实、切实,善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真正把新闻宣传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要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文化形态、媒介生态、传播样态新变化,把握传播规律,创新话语体系,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作品,生产更多适合网络传播的产品。
(四)科学统筹人才“育选管用”,提升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整体效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12]。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谋划、综合施策,优化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工作,让干事创业活力不断迸发。
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把实践作为培养新闻人才的最好课堂,注重从一线发现培养使用新闻人才,选派优秀年轻新闻工作者到艰苦复杂地区锻炼,不断丰富阅历、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履职能力。
树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念,最大限度发挥新闻人才效应。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建立权责利相匹配的支持体系。以需求为引导,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根据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增强国际话语权等新闻舆论工作迫切任务,探索建立符合新闻舆论工作特点和当前需求的岗位分类体系,优化岗位设置,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新闻业态的深刻变化对媒体所需人才的结构和种类产生了直接影响,新岗位、新工种不断涌现。可尝试采用如项目用人等思路,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快打造既有新闻专业素养,又懂新媒体传播运营,并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新闻队伍。
着力在组织保障和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营造成长成才良好环境。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根据新形势更新荣誉表彰制度和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形成见贤思齐、对标赶超的良好氛围,为名记者、名编辑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激励高层次人才发挥领军示范效应。稳步提升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收入水平,更好体现新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充分调动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单位:新华社研究院)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3.
[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5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1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5.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4.
[7]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 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N].人民日报,2015-12-27(1).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5.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97.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5.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4.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39.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3年第11期
原标题|《打造一流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