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官微消息,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10月19日发表谈话表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天发表了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这是香港发展新阶段和国家发展新征程历史性交汇的生动反映,昭示着香港必将在与国家的共奋进中实现更大更好的发展。
发言人指出,李家超行政长官的这份施政报告是一份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方向明确、思路清晰、举措有力的施政报告。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为引领,详细阐述了新一届特区政府在筑牢安全根基、提高治理水平、增强发展动能、排解民生忧难、维护和谐稳定、促进青年发展、继续共同抗疫以及说好香港故事等方面的施政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政策措施。报告充分展现了新一届特区政府作为“当家人”和“第一责任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展现了新一届特区政府维护国家安全和宪制秩序,落实“爱国者治港”,夯实良政善治基础的坚定意志;展现了新一届特区政府转变治理理念,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勇于作为、努力进取、务实贴地的施政新风;展现了新一届特区政府以民为本,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对解决社会普遍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拿出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切实行动。
发言人表示,当前香港发展正处于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需要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团结奋斗。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我们相信,新一届特区政府一定能够忠实履行誓言,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香港社会各界也一定会积极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继续发扬包容共济、求同存异、自强不息、善拼敢赢的优良传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发言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有伟大祖国的全力支持,有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香港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香港中联办:
全力支持特区政府谋新篇开新局
据香港中联办消息,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发言人发表谈话表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天发表的施政报告,是香港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新阶段,新一届特区政府推出的首份系统性施政纲领,充分体现了对习近平主席7月1日在港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展示了香港与国家共奋进的发展前景。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并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把握正确方向、勇毅破难前行;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发言人表示,作为新一届特区政府的开篇之作,施政报告以习近平主席今年7月1日在港重要讲话提出的“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为引领,坚定维护由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区宪制秩序、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出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巩固和落实行政主导体制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全面准确贯彻了“一国两制”方针。报告积极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围绕巩固和培育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等“八大中心”地位,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政策举措,体现了“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将有力提升香港独特优势,增强香港发展新动能。报告在排解民生忧难方面,就土地房屋、医疗安老、教育和青年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有效回应了市民关切,展现了破难前行、担当作为的施政新风。我们注意到,在起草施政报告期间,为集思广益,特区政府举办了34场咨询会,开通公众咨询网站,听取不同政团社团、界别代表和基层市民的意见建议,体现了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发言人强调,蓝图已经擘画,奋进正当其时。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部署。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一国两制”实践特别是香港实现由乱到治重大转折的历史性成就,系统阐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可以展望,香港新阶段与国家新征程相交汇,发展空间更广阔、动力更强劲、前景更光明。相信香港社会各界一定能在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带领下,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而共同奋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 赵熹 陈艳婷 来源: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官微 香港中联办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