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0日,新中国第二代领导人华国锋溘然长逝,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自发走上街头,为这位引领新中国走出迷茫期的伟大人物送上最后一程。
但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的他却没有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难道是因为华国锋自80年代就已悄然退出政治舞台的原因吗?
还是因为他在任时间过短呢?今天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华国锋身后没有被安葬到八宝山的背后渊源。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击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视频,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过渡时期,身负重托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但彼时的新中国刚刚经历过一场动乱。失去了毛主席这根人民的主心骨,无论是国家还是党内工作都开始进入迷茫时期,不知应该何去何从。
此时的新中国亟待一个新的领导人出现主持大局,指引我们该如何继续走,该走向何方......
风波之时,一个人毅然站了出来挑起了这副担子,他就是华国锋。
其实在毛主席病重那几年,他就已经高瞻远瞩,想到了自己离世后国内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在挚友周总理离世后,毛主席更加坚定了要培养起新一代领导班子的想法,即使是在病榻上,毛主席心中也时时思考着新一代领导班子的组成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最终敲定了华国锋作为第二代领导人呢?这还要从华国锋早年的经历说起:出生于1921年的华国锋与中国共产党同岁,也注定了他与我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命运。
出身革命工人家庭的华国锋自小就耳濡目染父母坚定的进步信念,但不幸的是华国锋年仅7岁就失去了父亲,可以说是母亲的坚韧才造就了后来的华国锋。即使要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母亲也坚决要送孩子上学念书,她坚信只有知识才能给予一个人强大的信念。
也正是在读书期间,华国锋接触到了进步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进步文章,为他后来投身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年仅16岁的华国锋投身抗日队伍,第二年他就加入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后来又再次上报组织自请加入交城抗日游击队,走上抗日运动的第一线。同年10月,华国锋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踏上了革命事业的建设历程。
抗战期间,华国锋先后担任县里的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农民部部长、中共交城县委宣传部部长,在敌后区域带领着勇敢的游击队员和武工队成员深入敌占区开展抗战运动。除此之外,他还深入群众之中振臂高呼,激情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即使是在风声鹤唳、时局动荡的年代,也成功为我党发展了一大批先进的抗战力量,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中共交城的县委书记,他更是亲上战场,参加了汾孝战役、开栅保卫战、古交战斗等一系列的地方作战。作为我党的成员,他响应党的政策,积极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为解放太原、古交等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力量保障。
1949年,华国锋随军南下,到湖南后担任解放后第一任湖南省湘阴县县委书记,那时的湘阴县百废待兴,华国锋刚到那里就顺利组织群众开展了支前、建政、剿匪、救灾、土改等一系列起步工作,为湘阴县后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后来他又被调到湘潭地区负责领导开展农业合作化工作,也正是任职湘潭的那几年,华国锋充分意识到了农业生产自主的重要性。那时的他力排众议,坚决支持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项目,同时又主持修建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这样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可以说正是有华国锋的独到眼光和正确领导,湖南许多地区才得以因地制宜,在农业生产的道路突飞猛进。
在湖南时期任职的卓越政绩和工作成果使得中央注意到了华国锋这个人,也在毛主席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1年,华国锋调任中央,全力协助周恩来总理进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华国锋凭借着他的政治理念和办事能力,最终被毛主席提议推选为国务院代总理,负责主持日常事务。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也并没有辜负他和人民的希望,不仅挑起了国家发展的重担,更带领着全国人民过渡到正常时期,为新中国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功成身退,不忘人民
1980年,华国锋看着国家的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轨,于是决定辞去职务。功成身退的华国锋一直跟家人住在北京西皇城根的一个小院落里,他跟妻子韩志俊都对农作物很有研究,那时他们刚搬进这所小院子,华国锋就张罗开辟出一片荒地,种上一些瓜果蔬菜。
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好奇地问过华国锋为什么要自己忙前忙后地种菜浇水,只要想吃,中央都会专门派人送来的。但华国锋语重心长地说,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能麻烦国家和人民。这正与毛主席要求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华国锋心中,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更不能以权谋私给人民造成麻烦。
退出政治舞台的他没有事了拂衣去,更没有忘记作为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毛主席生前的嘱托,即使已经不在中央担任职务,但他仍然时刻心系人民,心系国家的发展情况。华国锋总是说:只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那就比什么都强。
据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华国锋刚从领导人位置上退下来的那几年时常在家里待不住,总是会出京到附近城市,甚至到全国各地城市去看一看,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必然要先去农田里去走两圈,还亲自下田去劳动,和人民群众交流。尤其是南方,因为那里是最先实施改革政策的地方,华国锋想要亲自见证改革浪潮带来的变化。
1996年,多年没有出席过活动的华国锋出现在了华西村建村35周年的庆祝仪式上。但他并没有搬出自己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个参观者观看了整场仪式。后来华老回到北京的家中,对前来造访的老部下说,他前不久去了江苏,到处都走了走。
那里的发展非常好啊,后劲儿非常大。又向众人提及到了华西村,“那里一排排的楼房、别墅非常漂亮,绿化也很好,树木连成一片,还有水波荡漾的龙西湖,我听起书记吴仁宝介绍华西村,说‘远看像园林,近看像公园,仔细一看农民生活在乐园’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从华国锋如此娓娓道来的语气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他多次前往多次实地考察的结果啊。
说到交城,华国锋调任中央后前后只回到家乡两次,一次是1991年,他携妻女回到老家交城,先是回到自己求学的校址默默看了许久,又跟家人们回到曾经居住的苏家老院。年近七旬的老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心中自然感慨万千,华老看着眼前熟悉的一草一木,忍不住泪满衣襟。
后来华国锋又多次询问起家乡的发展情况,当他得知交城卦山要搞旅游开发,更是兴致勃勃地找到项目负责人,希望为家乡旅游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如今的卦山山门殿之上就悬挂着一个牌匾,上面是华国锋亲手题写的四个大字——“山形卦象”,这也无疑为卦山风景增色不少。
第二次是华国锋回到交城县委,正巧遇上当时的县委书记,他力劝华国锋回到家中看一看,然而华老当时正挂心着交城的旱灾情况,他说只有交城的水能被引到交城,再回家看也不迟。众人却不曾想,这一次回乡,竟是华老和家乡的永别。
与世长辞,叶落归根
1966年,华国锋生了一场大病,自那以后身体就每况愈下大不如前,直到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华国锋因病抢救无效离开人世。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华老病中还惦念着出院后想要观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但谁承想天不遂人愿,华老旧疾突发,最终也没能从鬼门关上走回来。
他的遗体于次日由三军仪仗队护送至八宝山革命公墓,众人都在告别大厅外,等待着送华老最后一程。告别大厅里,正中央安放着华国锋同志的遗体,他的面容安详,身旁环绕着一簇簇翠柏和鲜花,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围绕在遗体旁的众人看到华老的遗容不禁失声痛哭,礼堂里如此多的中央领导人前来哀悼,这其中有许多是第三代领导班子的退休成员,由此不难看出华国锋作为第二代领导人在过渡时期所作出的贡献之大。另一方面,华国锋的遗体告别仪式规格之高也昭示着华国锋任职期间的丰功卓著。
悼念厅外的广场,也挤满了自发前来的人民群众们,大家高举着画像,手捧着鲜花,气氛庄严而肃穆。还有人拉起了黑白色的横幅,上面写着——“顾全大局 胸怀坦荡 丰功卓著 英名永存”、“深情怀念华老 学习华老顾全大局高风亮节之精神”。
后来举横幅的几人说,他们是专门从湖南赶来送华老最后一程,希望以此表达对华老曾领导湖南人民走向光明未来的感激之情。
悼念仪式结束,随后华国锋同志的遗体被护送至火化厂,广场上的民众纷纷流泪,追着车一路跟随。中央重要领导人去世后一般会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接受后人的瞻仰和礼遇。又或者像周总理一样选择身后把骨灰撒到江河湖海里,华国锋选择重回自己的故乡。
于是他的骨灰先是被暂时安置到八宝山革命公墓,而后又由亲友接走,亲自送到家乡山西交城安葬。据华国锋的家人说,他曾在生前多次交代过,要在过世之后把骨灰葬到交城的卦山——“让我回卦山吧,那儿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长大,后来打游击也在那儿......”加上华国锋生前多次提及,自己的后事一定不能占用人民的耕地,要求火葬不能破坏环境,更不能损坏古迹。
因此华国锋的后人们将华国锋生前的这些意愿和要求都尽数告诉了中央,提出希望带回他的骨灰回到家乡卦山下葬。
遵照华国锋的遗愿,中央也派人陪同他的家人驱车前往交城卦山,终于,华国锋安睡在了这片山清水秀、满目苍翠的土地上,阅尽千帆,得以安息。
自投身抗日以来,华国锋为党和人民尽心竭力,如同蜡炬一般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光芒。无论是跻身前线奋力抗敌,还是在新中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他始终怀揣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
华国锋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为国、为人民的一生,就像那条横幅所述,华老的一生顾全大局、胸怀坦荡、丰功卓著、英名永存!
本期节目带领大家了解了华国锋作为国家第二代领导人,身后却并没有安葬在革命公墓八宝山的原因。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本期的朋友点赞评论关注支持一下吧,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