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报社教育10月8日电,在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产教融合”实践的进一步落地。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源于1999年清华大学的创业竞赛。随后十几年的时间都处于孕育发展;在十八大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策略之后,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面高速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的高校教育特点是做、学、改、合。通过大量的实践获取经验积累、同时进一步探索性的学习创新创业和高校教育的深层次关联,利用高校自身的教育特性进行教育架构的完善、调整,从而整合出来契合本校专业兼顾社会价值需求的教育体系。

近些年,随着国家推动创新创业的战略部署,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与理论型大学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

2.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相关产业对接与合作。

3.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相对不足,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是在现在高效的信息互通性社会之中都可以通过研究、教育、技术、联动、整合等方式予以解决。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1.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其与普通本科高校的重要区别之一。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或者实验实训课程,这一部分课程或实验可以采用学校甄选行业领域、企业结合实际提出方向和问题、学生自主性参与和研究的三位一体式的“命题”。

学校结合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建立完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引入业界专家、企业家、高管、技术领军人等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导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背景。

三位一体命题加上项目导师制度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技术研究实际操作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巧,同时所研究的方向和技术也符合企业和社会的价值需求,避免闭门造车。

同时,学校可以更广泛更深度的联合企业、智库、机构等组织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创业项目孵化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平台。

2.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创新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邀请相关领域学者、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多维度分析、团队项目实操拆解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同时也对学生的创新方向,深研技术、创业的架构进行正确的引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提供相应的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商业模式构建、财税统筹、人员协调、企业合作、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诸多方面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创新思维。

3.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应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学校可以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理论,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倡导实践的教育氛围。

学校可以与企业、智库、商学院等机构合作,邀请成功创业者或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分享他们的创新创业经验,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和启示,通过这些“成功与失败”的真实案例,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坚韧的困难克服能力等。

4.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导向。学校可以通过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开展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评选等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与归纳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合作深度合作以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通过加强师资培养,与企业紧密联系,并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和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并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以实际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创业者的市场能力,在现有教育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地去陈纳新灵活多变的完善教育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丨共工日报社评论特约撰稿 唐杰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学工部部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