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报社教育7月24日电(陈孝波 高月 文/图)2023年7月15日,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梦为“马”·一起“黔”行研究生社会实践团和陕西科技大学“红色基因·薪火传承”志愿服务团来到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张家寨镇,进行以“支教暖童心,调研促振兴”为主题的绿水青山中的红色脚步2023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耀初心,助学支教暖童心”。一场精心策划的“破冰见面”迎着凉爽的微风如期而至,这是实践团与孩子们的第一次邂逅,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渴望,用充满童真的话语与成员们交流,勾勒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

在团队老师的自我介绍中拉开了当天课程的序幕,“抢凳子游戏”将“破冰见面”推向高潮。老师胡欣欣以“雨水变奏曲”小游戏打开了下午的主题——生态环保,通过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同学们认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支教组老师精心创设情景,带领孩子们进行“美丽家园我行动”、“垃圾分类小游戏”和“DIY环保帆布袋”趣味活动,授课的听前、听中与听后活动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将听与说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还释放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守护着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趣味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趣味比拼等奖励机制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整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在自主、合作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伟力。

“调研察真情,推普促振兴”。实践团用脚步丈量思南大地,用眼睛发现思南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深入了解乡村地区普通话推广情况,以及探索提升普通话教育的方法。志愿者们在张家寨镇分发调查问卷,与当地居民进行对话访谈等方式开展了本次推普活动。

志愿者们了解到尽管普通话的使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但在乡村普通话推广仍存在不理想情况。通过在张家寨镇的走访调查,了解到青少年从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普通话;当地成年人经常外出打工的原因能够说一些普通话,但带有很浓厚的乡音。60岁左右的老人能够基本听懂普通话,但不能很顺畅地说普通话。

总体而言,村民们普遍认为学习普通话很重要,60多岁的兰老先生说:“我们这边的人普遍都说方言,很少说普通话,但是人总要出去走走,外出交流还是用普通话最方便,特别是年轻人,说普通话很有必要。”普通话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能将全国各地的人们联结在一起。

与此同时,陕西科技大学“红色基因·薪火传承”志愿服务团队也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世界的途径,身体力行地开展对贵州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社会调研。

拜访村民是了解民生、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的重要途径。在调研过程中,陕西科技大学“红色基因·薪火传承”志愿服务团队全体成员采访村民,倾听村民的心声并为他们送去口罩。70多岁的罗奶奶于1972年?党,她的丈夫也是一名军人,她坚信中国共 产 党,在生活里切身感到了中国共 产 党好,在访谈过程中,罗奶奶热情邀请各调研团成员品尝自家美食。

谈起乡村振兴,有一位京东小哥,他常年在浙江务工,每年过节回来看看家里,他说:“在乡村振兴的这几年,我们国家的住房、教育、医疗都非常便捷,在家的周围就有小学,隔几步路就有幼儿园,再走几步就有小学,孩子上学十分方便,而且他家也从老房子搬进了新房子住,生活很美好,很幸福。

最后,陕西科技大学“红色基因·薪火传承”志愿服务团队宣讲员王洋来到张家寨街道为村民们宣讲思南县十年来乡村振兴各?面的变化。宣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南县生活、产业、环境和文化上的深刻变化以及“两弹一星”精神。陕西科技大学“红色基因·薪火传承”志愿服务团队为了更好的弘扬传播“两弹一星”精神,深入张家寨群众中去,积极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下基层红色宣讲行动。

通过此次支教活动和实地调研,志愿者们深深体会到:乡村教育工作、普通话推广工作以及基层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志愿者们将总结此次调研活动的经验,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牢记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担负起青年人的责任,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