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执法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第三季度环境执法和应急工作总体情况。2023年以来,重庆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26件、罚款5786万元,其中查处五类重大案件70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0件。

据介绍,执法总队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开展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自然保护地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35件、自然保护地环境违法案件11件,高中考期间群众相关投诉同比下降20.6%,特别是危废领域和自动监控领域涉刑案件数量分别达到18件、10件, “两法”衔接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全市3392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1.2万家企业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法对133起轻微违法行为不(免)予处罚,对77家企业(或个人)实施法定最低处罚,同意84家企业(个人)缓缴罚款1003万元,对79家经济困难企业免除加处罚款458万元。

自2022年11月重庆被纳入国家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城市以来,生态环境部通过“线上+线下”两种监督帮扶方式,向重庆移交和推送线索10批次,重庆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执法骨干力量核查,累计发现并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149个,平均每轮次18个。

同时, 重庆进一步深化落实数字重庆建设工程,迭代升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平台,强化数据集成和互联互通,提升大数据、AI研判识别环境违法犯罪线索水平。

比如,通过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执法人员发现某水泥厂5月13日二氧化硫超标爆表,又在极短时间内数据大幅下降,怀疑存在人为干扰。经执法人员现场突击检查,发现该企业存在数据超标后人为拔掉采样管的违法行为。在另一起案件办理过程中,执法人员通过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发现某制药厂集中在夜间或凌晨排放污水,且排放浓度呈规律性变化。经执法人员现场突击检查,发现该企业采取稀释排放、暗管偷排等方式违法排污。这两起案件,均已移交公安机关并刑事立案。

截至目前,重庆774家企业完成自动监控建设联网,垃圾焚烧发电、火力发电、水泥、造纸4个行业全面实施自动监测设备数据标记,自动监控数据有效传输率达98.65%、高于国家要求3.65个百分点。

此外,重庆34个区县执法装备均达到国家标准,首批4家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实战实训基地完成建设。

重庆持续组织排查环境风险企业7138家次,整治隐患337个;高质量开展应急演练,市级层面重庆市联合四川省完成濑溪河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区县层面19个区县开展16场次应急演练,其中包括万州石柱利川、合川广安、开州宣汉、江津永川、黔江酉阳等5场跨区域联合应急演练,环境应急能力不断夯实,防范能力、应对能力、处突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