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十方缘的陪伴热线接到了一位八旬老人的家人求助电话,他在电话中哽咽地说,老母亲患病三年多,处于半失能的状态,绝食,有悲观厌世的想法,作为家人很是焦虑与担心,希望我们能尽快来看看老人家。

  周楠老师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是十方缘的三星义工,她同时还是企业EAP的高级咨询师、青少年学习动力指导师、隐喻故事治疗师,对老人的心灵呵护有着丰富的经验。

  于是周楠老师约了同伴王坤老师,按照家人发的位置前往现场。

  远远地,我看到一位身穿棉衣、棉裤,头戴遮阳帽的老人家坐在轮椅上,目光呆滞地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正午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她的身上,尽管有两位中年男子陪在她的身边,她脸上仍旧寂寥疲惫。

  经过确认身份,两个中年男子脸上泛起微笑,内心好似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彼此关切问候着,我说,还有一个老师在赶来的路上,就快到了。

  其中一位把老人旁的板凳马上让给我坐,我没有任何客气,坐下来直接与老人家攀谈,我问:“老人家您贵姓啊?"老人家说:“姓李,叫**”。我又问:“这个名字是谁给起的啊?”老人家不情愿地回答:“就是那样起的呗”。我回应说:“哦,我以为是老一辈人按照家谱传下来给起的名字呢。”老人家没说什么,眼神空洞,表情淡然。我耐心地接着问:“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岁数了?”老人家回应说:“七十多吧”。我说:“哦哦,还是很小的呦~~”。

  此时,两位家人叹气摇头,对老人家说的年龄感到很是无奈,我知道这无奈的背后是更多的担心与深爱。我接着又问老人家,“您希望我怎么称呼您啊?”老人家回应说:“称呼啥都行,都这个年龄了,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我说,那我就称呼您李老师吧!老人家破涕而笑说:“我一辈子也没当过老师,如今还被称为老师,也行吧。”我说:“您比我年长,有经验,值得称呼您为李老师的”。老人家咯咯咯地笑起来。

  这时,王坤老师如约而至,老人家的大孙子也恰好来了。孙子下了汽车径直飞奔过来,冲着奶奶的脸蛋就亲了一口。这一亲,老人家兴奋起来,骄傲地告诉我们,这是她的大孙子!我被老人家的喜悦感染着,阳光里都是爱的味道。

  人都到齐了,家人招呼着一起回家。

  家里老人家的老伴正在沙发上休息着,看到我们来了,赶忙起身欢迎。他帮着老人家脱去厚重的外套后,敏感地闻了闻说:“可能是尿了,有味儿,应去换一换”。

  看着一家人为老人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了家人们对老人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也更感受到家人背后的那份担心与焦虑。

  没过几分钟,老人家就被推回客厅,换上了一件红条纹的半袖上衣和宽松的裤子,一个全新清爽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家人们还是忙里忙外,尤其是她的老伴,又是倒水,又是热情地从树上摘新鲜的果子给我们吃,我们忙表达着感谢,说:“你们忙就好了,老人家交给我们吧!”

  老人家满脸愧疚与无奈地说:“看我把家人们麻烦的,他们忙里忙外的,我的内心真是过意不去啊!” 我连忙逗她说:“您老人家麻烦他们就对了!也让他们尽尽孝心,您也该是享福的年纪喽。”老人家勉强笑笑。我接着说:“他们也是您从一把屎,一把尿慢慢照顾过来的,没有啥过意不去的!您说呢?”老人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家人们都对我很好,从来不嫌弃我。尤其是我的老伴,照顾得更细致,他从未数落过我。我的儿媳妇们也是,每天都辛苦的轮流来给我做饭,做完饭,也不在这儿吃”。我顺着她的话说:“您真是幸福啊,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女人。”老人家开心地笑了,脸上红润起来。

  老人家回忆起:“以前在单位领导也从不批评我,我是厂里工龄最长的,是模范。”我不断地为老人家竖起大拇指,夸赞她说:“老人家您真棒啊!您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吧?党龄有多少年了?”老人家掰着手指计算着说:“有七十多年了吧!”看到老人家在我的引导下,想起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脸上露出骄傲的光彩。我问:“老人家您是怎么做到的这么优秀啊?给我们讲讲呗。”老人家噗嗤一声笑了,还面露谦虚地说:“就是干呗!”。一个“干”字,一个朴素的道理,我知道这背后一定包含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老人家如数家珍地说自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只是,女儿在上海,回不来。说到这儿,老人家的眼睛湿润了,声音也哽咽了。我握紧老人的手,王坤老师揽着老人的肩膀。我说:“您想女儿了,想哭就哭吧,哭出来会好受些。”这时刻,老人家的眼泪就像倾盆大雨,噼里啪啦地掉下来。我们默默呵护着老人家,让她尽情释放着这份心底的思念。老人家抽泣着说:“女儿年纪也大了,退休了,正照看一岁的小孙子,她顾不上我,回不来的”。我说:“哦哦,您的女儿也是忙啊,不过我相信,她也很想您的。她定能感受到您对她的想念,母女连心的哦。”老人家欣然地点点头。

  老人家接着说:“都怪我,不小心摔了一跤,腿摔坏了,不能行动了,心里难过啊~着急啊!”。我关切地问:“一定很疼吧?”一边把手放在老人家的腿上,轻轻的揉着,来减轻老人家身体上、心理上的疼痛。

  我对老人家说:“您有时间一定要多去关心这条腿,经常去按摩它,跟它多说说话”。老人家好像领悟到了什么,回应着:“嗯嗯,我不瞎想了,想那些都没用。为了不让家人们担心,我以后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养病,好好享受家人们的悉心照顾”。我说这样就对喽,您真是智慧啊!

  老人家腼腆地笑了,情绪的阴霾早已经烟消云散。老人家开心的说:“希望你们常来啊!”。我们彼此开心的笑了,沉浸在老人家一家人幸福与爱的包围中。

  我们走后几日,家人反馈说,老人家话多了,食欲也增加了,精神头也越来越好了。非常感谢我们十方缘的爱与陪伴!

周楠

  老师感慨道:在我经历的陪伴老人的案例里,老人最怕的是生病后不能自理,尤其是需要家人长期照护的。这一病不起,久治无效,不仅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还产生抑郁、焦虑、厌世等负向心理,作为家人除了物质上的照顾,更不懂的精神上的抚慰,心中更是焦躁与不安;其实像这样的老人,这样的家庭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很多。

她们内心的感受、孤独,更希望的是被理解、被看见,被懂得,被呵护。同时,她们也期待来自社会的人文精神的关注与关爱。

  她们除了渴求先进的治疗手段外,其实内心渴望的都是不给家人增添麻烦,拖累到家人。

也许,我们的上门探望,就会让老人得到极大的精神慰藉;也许会几句热乎的话语,就能让老人忘掉一天的疼痛;也许,更多的也许……会让这位悲观、厌世的老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她更加坚强、乐观、积极的态度应对病榻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