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移动新媒体

【专访】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以“持续创新”之心再探“下一个里程碑”

2023-11-22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6月21日电(记者 涂恬)“我一直坚信,在商业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拥有韧性,能够快速反应、适应变化的企业。”在接受中国日报网记者专访时,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的这样一句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月,屈翠容带领下的百胜中国迎来了其业务史上新的一座里程碑:6月16日,该公司旗下必胜客中国第3000家门店正式开张,选址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蔚蓝海岸。如今,距离必胜客这一品牌首次进入中国已有33年,该品牌的足迹更是已经遍布中国600多个城镇。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

“3000家店这个数字,不仅是开店的里程碑,更标志着33年来必胜客深耕中国的决心。今天的里程碑离不开持续的创新,无论是菜单创新,科技创新,还是餐厅模式的创新。我们相信,在中国,必胜客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站在“3000”这个重要的数字节点上,屈翠容的关注点,始终离不开“创新”二字。

在她看来,“创新”正是“让大象起舞”的关键:“这几年来,无论是产品、流程、数字化、还是商业模式,百胜中国在创新的路上都有了很多成功的尝试。未来公司要快速增长,创新,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方法。”

“一方面,我们要有一个能够容错的环境,只有包容合理的试错,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在技术、商业、管理上得到持续的创新。第二,每次创新的目的要明确,测试前一定把假设的情况搞清楚,知道要追踪什么,想清楚关键成功和失败点,快速出结果。第三,有意义的失败好过无意义的成功。每一次尝试后,一定要复盘反思,和团队分享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累积know-how(专门经验),这是创新中特别珍贵的财富。” 屈翠容说。

在“持续创新”之心的鼓舞之下,近年来百胜中国在餐饮行业“新动作”不断,也频频“跨界出圈”。例如,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居家烹饪的兴起,百胜中国开始布局预制菜领域。此外,旗下餐饮品牌肯德基、必胜客也先后与知名动漫、游戏IP互动,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百胜中国从来不会为自己设定界限,我们用空杯心态接受各种事物。”屈翠容表示。

但当前,在竞争高度白热化的餐饮市场上,百胜中国也正在持续应对各路国内外品牌发起的挑战。对此屈翠容表示,为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除了持续推动创新这一核心要旨外,“韧性”也不可缺失,要“通过打造业务韧性,加速业务成长,夯实战略护城河,在被动的市场环境中夯实领先的地位”。

“对于百胜中国来说,打造业务韧性主要是加强外带外卖业务,优化餐厅模式和投资规模,同时进一步优化成本,将省下的钱让利消费者。在加速增长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产品的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消费者保持共鸣,同时不断推动新兴品牌的发展。在夯实战略护城河方面,我们要继续打造业界领先的数字化和会员体系,继续投资数字化和供应链基础设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就是我们员工的创新能力。”屈翠容告诉记者。

在持续推进创新,打造业务韧性的过程中,数字化基础被屈翠容视为重要支撑:“百胜中国早在多年前就领先行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打通线上线下消费体验。公司通过小程序、APP,触达超过4.1亿会员,并且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提升餐厅效能并实时监控库存量,准确预测需求,管理物流路线,减少食材浪费。”

与此同时,作为餐饮行业的巨擘,决策效率、质量也必须要实现一线水准。“我们的决策链必须快,决策质量必须高,否则无法做到敏捷应变和及时响应。”屈翠容表示。她着重强调,要“授权一线”,并表示:“他们才是与顾客打交道的人,反应更快速,更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在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百胜扩张版图的决心依旧。在屈翠容看来,目前,国内餐饮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肯德基已经进入了1800多个城镇,必胜客进入了600多个城镇,我们还有大量的市场空白可以填充。我们不断创新门店模式‘多开店,开好店’,尽管开店提速,但是投资回报仍然十分健康。肯德基保持在2年左右,必胜客则维持在3年左右。”

展望未来,屈翠容对经济与消费领域的复苏更是充满信心,她已经开始探索实现“下一个里程碑”。

“目前国内经济持续复苏,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我们仍将保持灵活去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展望未来,我们将专注于提振销量,扩展门店网络以及打造我们在供应链和数字化方面的护城河。”屈翠容说,“我们也正朝着下一个里程碑——20,000家门店迈进。”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李晓婷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共工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共工新闻:XXX(署名)”,除与共工新闻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共工新闻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共工新闻(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共工新闻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共工新闻提意见:Vgong@vip.qq.com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