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财经局:苏州银行上市快掏空了董监高的腰包
近期,苏州银行又完成了一轮董监高增持。据公告,截至11月27日,该行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自有资金累计增持该行股份50万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0136%,增持金额合计310.60万元。 苏州银行董监高的这一轮增持意在提振公司萎靡不振的股价,此前该行股价遭遇了一轮暴跌。但从实施结果来看,这一轮增持效果差强人意,苏州银行股价从此前低位6.10元/股勉强反弹至目前的6.50元/股。 而这已是苏州银行上市以来第三轮管理层增持。为了提振股价,苏州银行高管们还动员“家属团”进行“车轮战”式增持,但增持一实施完成,苏州银行股价往往又回到“摆烂”模式。 银行高管携“家属团”轮番上阵增持
苏州银行于2019年8月2日登上资本市场,上市后该行股价曾在一周时间内短暂冲高至最高点12.47元/ 股,随后便开始一路下滑。仅上市一年,苏州银行股价便因为破发破净触发了稳定股价措施的条件。 2020年10月,苏州银行高管及董事等实施了第一轮增持,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增持了股份19.58万股,增持金额合计149.49万元,这一轮增持在2021年4月29日实施完毕。 根据《稳定A股股价方案》,银行的维稳股价措施履行完毕后的12个月,银行及相关方的回购或增持义务将自动解除,也就是说直到2022年4月29日才开始计算下一个周期。 然而,从新周期的第一个交易日开始,苏州银行的股价依然处于破净状态,于是在2022年6月1日又重新触发了股价维稳机制。当年下半年,苏州银行高管们再开启新一轮增持,自掏腰包328.22万元,增持了53.38万股。 在这一轮增持中,苏州银行的高管们还发动了“家属团”。据公告,除了董监高外,该行部分行级干部、中层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主动以自有资金2789.18万元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股票437.19万股。综合计算,这一轮增持中,苏州银行的高管和“家属团”累计耗资约3117.4万元增持股票超过490万股。 在刚刚过去的最新一轮增持中,苏州银行的高管“家属团”再次参与了行动。公告显示,在2023年11月10日至11月28日期间,除了董监高外,该行另有部分监事、中层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父母、配偶等)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本行股票183.62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6.12元至6.56元。 在这一轮增持中,苏州银行高管携“家属团”发起了“车轮战”式增持。据统计,仅11月份,苏州银行董监高的增持次数共计16次,几乎每隔一天就有一位董监高出手护盘,增持公告也是满天飞。 然而苏州银行高管们“腰包”都快被掏空了,但该行股价依旧不见起色。值得注意的是,在苏州银行高管与“家属团”轮番上阵增持时,一些机构投资者选择退出。 去年第三季度,苏州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大换血”。苏州市吴中国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苏州市吴江东方国有资本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与此同时,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盛虹集团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进入了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今年以来,前十大流通股东部分选择了减持。一季度张家港市虹达运输有限公司减持了3657.12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1125.91万股;二季度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再减持3817.52万股,江苏国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减持599.67万股;三季度盛虹集团有限公司减持422.15万股,全国社保基金减持了9800股。 净利润高增长却被质疑“粉饰”报表
从财务数据方面来看,苏州银行业绩表现尚好。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净利润39.21亿元,同比增21.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62亿元,同比增长21.36%。 2021年、2022年,苏州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0.8%、26.1%,净利润增速在城商行中名列前茅。 然而苏州银行的业绩却明显出现“不增收却增利”的特征。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9.97%、4.49%、8.62%。今年前三季度,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1.88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81%,营收增速明显下滑。 苏州银行“不增收却增利”背后信用减值损失和拨备计提立了功。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苏州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3.24亿元,同比2022年前三季度的21.34亿元减少8.1亿元,降幅高达37.97%;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也由上年同期的532.5%降至本期的524.13%,释放出一部分利润。因此,苏州银行净利润高涨被质疑通过信用减值损失和拨备计提两个指标进行调节。 责任编辑:刘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