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报社安徽12月28日电(胡遵远)

邬兰亭,原名邬荣耀(1917.2.6-2000.5.20),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历任宣传员、少共书记、班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为挫败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夺取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并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2000年5月20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3岁。

一、“他再告我一百次,我也决不拿原则做交易!”

1948年2月,邬兰亭任胶东军区新编第六师副师长、代师长,师军政委员会主席。青岛战役后,有一名跟随他多年的后勤部副部长兼财务科长,提出想到作战部队去当一名政治主官。考虑到他缺乏作战经验,邬兰亭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于是,他就通过其它途径做通其他师领导的工作后,再次要求调动工作。从感情上说,邬兰亭与他相识多年,其本职工作也不错,调他去战斗团当政委也只是平职安排,非提升使用。但指挥打仗不是儿戏,不能只讲感情、讲面子而不讲原则。战争是残酷的,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对此,不能有丝毫的轻率和任性。邬兰亭再次拒绝了他。

之后,在“三反”运动期间(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那位财务科长控告邬兰亭在南下入闽作战时,“贪污”了全师一个月的牙粉费。为此,邬兰亭遭到软禁,其妻子李平更是受到五花大绑、抄家搜“赃款”等不公平待遇。最终,经华东军区后勤部领导亲自查明情况,才使得冤案彻底澄清。原来,所谓“贪污”的那一个月牙粉费,仍然在军区后勤部的账簿上,从未下拨。水落石出后,有人对邬兰亭说,若是当初遂了那位财务科长的愿,也许就不会遭此一劫了。邬兰亭义正词严地说:“他再告我一百次,我也决不拿原则做交易!”

二、“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当榜样。”

自1953年8月任第27军副军长开始,到1987年在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岗位上离休为止,邬兰亭在军以上领导岗位工作了34年。他认为: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当榜样。只有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才能守住党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增强自律意识,实行自我约束,才能做到为政清廉。

1960年至1963年,安徽省大部分地区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农村人口面临严重饥荒而背井离乡、投亲靠友。妹妹邬秀英一家11口人,辗转数百里来浙江湖州第20军副军长邬兰亭家中度荒。那时国家通过发放票证,来保障城镇人口的最低生活需求。全家每月不足100斤的定量粮食,却要供给20人吃饭,人均每天只有1.5两粮食,连活命都很困难。一日三餐喝稀粥,不到半个月,妻子李平就因营养不良而全身浮肿。军机关工作人员得知副军长家中的困境后,拟从军马的饲料配给中调拨一些碎米帮助其缓解困境。邬兰亭得知后,果断制止了下属们的动议,他说:这事关部队落实战备和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原则问题,不能有丝毫含糊。于是,工作之余他就带领全家通过开荒生产、“粮不够瓜菜代”等补救措施,克服了困难、度过了灾年。公生明,廉生威。邬兰亭先后在三个军级单位任过职,都有很高的威信,这与他严格的自律密不可分。

三、“不要做被人戳着脊梁骨、指指点点的官,要靠品德和真本事做官做事。”

邬兰亭鄙视心术不正、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歪风劣迹,他反复告诫子女:干这种事没自尊,不要做被人戳着脊梁骨、指指点点的官,要靠品德和真本事做官做事!他在副军职的岗位上干了19年,从不上任何领导家里去套近乎,也不搞什么“团团伙伙”,他既不“跑”也不“送”,坚信靠素质立身、凭政绩进步。

邬兰亭襟怀坦白,从不趋炎附势。1973年,当时的军委副主席王洪文(邬兰亭任师长时的机要科通信员)想拉拢他,邬兰亭不卑不亢的态度让王洪文扫兴而去。

邬兰亭公道正派,从不厚此薄彼。当年的20军炮兵处长郝保庆将军(后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和干部处长徐师樵将军(后任湖北省军区政委)说:“首长从不以亲疏用干部,只认成绩、能力和品行。”

邬兰亭光明磊落,从不阳奉阴违。原20军60师政委林纪昌和军作训处参谋朱永和将军(后任武警安徽总队司令员)回忆说,“老首长人前人后都一样,有话当面说从不背后议论人,讨厌搞小动作、打小报告的人和事”。他带兵几十年,不看脸色办事,不看背景用人,不受“来头”左右。其身正,不令而行。邬兰亭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提升了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官兵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


邬兰亭将军和夫人李平在一起。共工日报社 发

四、坚定信念跟党走、注重家教育栋梁

邬兰亭参加革命以来,始终坚信党、跟党走。1933年6月至1934年7月间,邬兰亭曾两次被打入红军“苦工队”当挑夫,做苦活、干重活。第一次被诬陷为“第三党”、打入“苦工队”时,还受到撤职、开除党籍处分。尽管如此,他仍然义无反顾、坚定信心,“跟着共产党,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第二次在“苦工队”时,碰上一次遭遇战,千钧一发之际,邬兰亭毫不犹豫、勇敢地拿起扁担做武器,奋力与敌人进行搏斗,最终稳住了阵地,他用实际行动刷写了清白、用生命热血尽显了对党忠诚。

人们都知道,邬兰亭家“一门三将军”:大儿子邬援军、二儿子邬江兴都是新时期的共和国将军。邬兰亭夫妇为什么能够培养出两位将军、成为“将军世家”呢?这一切都与邬兰亭夫妇坚持言传身教、重视家风家教密不可分。邬兰亭夫妇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始终秉持严格要求、庄重不苟的态度,尤其在孩子的品行养成上,特别注重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注重用独立、坦荡、真诚、俭朴的家风去引导孩子的成长。身为将军的邬兰亭与夫人李平非常俭朴、惜物,为了教育子女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他在家中墙壁上挂着艰苦朴素的宣传画,让子女时刻不忘艰苦朴素。为了节省家中日常记事用纸,在他家旧日历是记事本、旧刊物是剪贴簿、旧衣物旧毛巾都可变废为宝。邬兰亭反复叮嘱孩子说:“节俭和自立是成人的两大财富。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越过越富;穷日子当富日子过,越过越穷;自力更生样样有。”三伏天,烈日当空、暑热难耐,邬兰亭带着子女在军部后山上开荒种菜;三九寒冬、冷风刺骨,李平领着子女上山拾柴火;上学的路再远必须走着去;寒暑假回家,当天不做完自己份内的事不准进餐。吃苦的磨炼使子女受益匪浅,逐渐懂得了“只有经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磨炼,才能造就真正人才”的道理。

1969年冬,大儿子邬援军所在的部队移防山西。当地没有现成的营房,只能住在破庙里,吃的是“二米饭”(小米和高粱米),喝的是黄泥水。战备施工顶着刺骨寒风,野营拉练冒着零下30℃的低温,在晋北荒漠中露天熬夜抢修坦克。手、脚、脸、耳朵都患上了冻疮,既红又肿,遇热痒得钻心,遇冷疼得钻心。一起参军的战友也有去上学或调走的,但他始终没走。吃苦耐劳的家教使他坚持下来,并且赢得了战友和组织的信任。后来成长为新时期的共和国少将,曾任陆军20集团军副军长,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二儿子邬江兴16岁参军来到深山处,当了一名坑道维护兵。每天钻坑道、凿炮眼、炸岩壁,抡锤打钎、挥汗如雨,装药点炮、步步惊心,清渣运石、尘土飞扬。一天下来,腰酸背疼,浑身沾满了粉尘。有人吃不了这份苦选择了调离或换岗, 邬江兴却乐此不疲,还津津有味地计算凿炮眼的角度及炸药的用量。他的敬业和吃苦精神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并且为他后来进入科研创新领域打下了良好基础。

17岁那一年,邬江兴被选拔到南京军区某部当数据录入员。他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后,挤时间学习数理化知识。在那个将“科学技术”视为“毒草”的时期,邬江兴“偷偷摸摸”学习的事被揭发了,还受到了批判。一个原本前途光明的年轻人突然掉入深渊,邬江兴向父亲写信诉苦:“学习技术有罪,而且罪大到了要毁掉前途,为什么?”

“放牛娃”出身的邬兰亭,顶住批判“白专道路”和“单纯业务”的歪理谬论,用红蓝铅笔在公文纸上粗粗地写了几十个字给儿子回了信,大意是:没有信念是做不成任何事的,认准的事就坚决走下去,管他艰难困苦,还是黑暗光明,走下去......这是父亲一生中给邬江兴写的唯一的一封信。

父亲的信给了邬江兴极大的鼓励,从此他像一棵长在荒漠中的胡杨,在没有高等教育、漠视科学技术的年代,他充满了对科学知识和新技术的渴望,执著坚持自己“认准的事”,走自己认准的路,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吸收一切可以学到的知识。坚持就有回报,机遇就是这样留给有准备的人。随后几年间,在中国计算机整体开发水平尚停留在每秒1亿次运算量级的时候,年仅20多岁的邬江兴已经开始主持中国最快、也是最大的计算机项目:GP300,一种每秒5亿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就这样,自学成才的邬江兴走上了“报国”之路,进入了和父辈们不同的“另一个战场”。而后,邬江兴靠着自己的努力工作,成长为新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长、中国巨龙信息通讯集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研制的04机,创造了世界通信史上一个神话,被媒体誉为“中国大容量程控数字交换机之父”。

作者:胡遵远,系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供图:胡遵远

编审:龚建光 龚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