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四个思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之实施和目标之完成,实不可就乡村而论乡村、不可以狭隘的纯乡村视角行事,相反乡村振兴的要害在于立足中国社会系统的全局、依托城乡既有的相互支撑结构、以系统执政思维进行理论创新、顶层设计和实践破局。只有站在破解中国二元社会结构难题、提升中国社会系统活力的出发点上,才能够找到乡村振兴的百年良策,这绝不是简单的城乡互补、乡村产业发展等具象目标所能概括和表述的,这应是大历史意义上的一个宏伟目标,应是以中华民族复兴为背景和蓝图的一个系统目标。

(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应是全面建设和振兴乡村社会、促进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再平衡,其任务不仅包括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乡村生活达小康等显性目标、硬件配置,还应包括乡村治理体制完善、乡村人口素质提升、乡村文化塑造、乡村活力激发、乡村资源配置优化、乡村市场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等诸多隐性目标、软件配置,这是又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世纪之战,是城市引领乡村、二元社会共进的重大革新探索。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探索、制度设计和实践创新,离不开四个视野。一是社会的视野,必须将乡村振兴战略视作中国城乡二元社会发展和振兴的一个历史任务,视作中国综合改革进程的二级火箭点火推进;二是产业的视野,必须在乡村产业振兴中与中国既有的工业和信息化乃至智能化科技创新革命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对接和结合,必须将划时代的诸多科技创新成果直接应用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全过程;三是文化的视野,乡村振兴必须力争全面彻底扭转乡村在文化上相对于城市的弱势地位,消除“农民”“农村”在国民认知中潜藏着的低人一等色彩,打造农民即市民、市民即农民的全新社会成员身份认同;四是空间的视野,必须明确和强化乡村的田园空间属性界定,保持乡村地域的差异性优势和特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人类诗意栖居的时代乐土。

(四)思考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涉及一个理论问题,就是作为市场资源和经济要素的土地,其产权的现状、尤其是产权的社会化现状如何?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性设计,尤其是赋予其什么样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化形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之农业振兴的方向和出路,是难以绕过的乡村振兴之难题所在。愚见,中国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基于农业生产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现状和初生的活力,其核心并不是站在产业和效率分析的角度而狭隘强调的集约化、规模化的问题,而是产权社会化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的乡村资源配置体制的根本性问题。

编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员龚建光

声明:共工日报社有限公司原创稿件 严禁转载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