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中国民营经济如何突围。

共工日报社-共工网广州电 12月16日龚建光参加广东省企业创新发展协会活动,会议在广州合你意会议厅举行,他在会上发言 :中国民营企业家应放弃某些想法及包袱,轻装出发。应该正确看待问题,把问题归还于属地。放弃等待宏观调控的输血,一个企业靠输血是一条不归路。大数据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企业家和员工应该正面探讨、试探企业运营造血功能,共同度过难关,根据自然变化共同创造营商环境。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化着、发展着。观察自然界的演进,能够生存下来的生物,并不一定是体积最庞大又或者最强有力的。所谓适者生存,竞争的最后,也许不是力量与力量的对抗,而是物种与物种的比拼。企业与生物的系统进化相类似,物种之间均采取共生、伴生和寄生并奉行“R对策”和“K对策”生存对策,它在外界环境变化和内部调整的相互作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替进化。企业的进化同样以适应性为前提,企业在进化中提高了适应能力。

企业进化论理论(enterprise evolution theory),源于进化经济学(Evolutionary Economics),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和阿门·艾尔奇安(Armen.Alchian)的“企业拟生物特性”研究。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提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以技术和组织创新为首要特征演化的动态系统。现代的进化经济学家们批判地继承了熊彼特的基本观点,并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到许多被熊彼特本人所忽略的领域,其中之一,就是提出了企业具有类似生物进化的演替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大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世界历史长河中,面对有限的市场容量和生存空间,企业是否被淘汰,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机制与力量。换言之,企业需要有一种不断自我进化和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内在求变能力。唯有脱胎换骨,方能长生久视;唯有不断进化,才能赢得未来。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有一些企业因为适应不了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面临亏损甚至倒闭。适合经济环境和财政、货币政策的变化,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适应消费和市场对产品、服务更苛刻的选择,这是企业进化的必然要求。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进化,提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然要被不断变化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所淘汰。

由此可见,企业无论是组织升级,还是技术创新,还是战略调整,都是为了适应进化,为了更好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唯有不断按照规律进化,才可长盛不衰基业长青。

作者:龚建光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来源:共工日报社-共工网独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