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报社-共工网贵州讯(特约通讯员张爱国赵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向贫困发起总攻,先后出台了《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及10个配套文件、《安顺市“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持续有序、扎实有效。


    这一时期,扶贫档案既在“点”上用力,通过一户一策全程动态管理精准帮扶贫困户脱贫出列,更推动了全市“面”上发力,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市上下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这一目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打好“脱贫七大战役”、打赢“四场硬仗”,推进“1+10”政策落地落实。在此期间,扶贫档案充分发挥了其基础性支撑作用,成为全市政策制订出台的“导航仪”、攻坚克难的“牵引器”和改革创新的“强动力”。

    建档立卡摸清“家底”,政策制定更有“底气”。通过实行“市、县两级牵头统筹管、部门单位精准调度、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协调联动”的立体式、网格化建档立卡数据采集管理体制及信息互通机制,补齐了政策制订缺乏绝对精准数据支撑的短板,拉长了地方比较优势和政策惠及最大公约数的长板,确保全市脱贫攻坚信息都能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统筹,政策制订更加抓住症结、聚焦靶心。先后颁布了《安顺市关于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安顺市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面胜利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服务群众最大数、带动产业最广面,因势利导突出比较优势,在产业选择上出“大招”。以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畜牧业等9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推动绿色化、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500亩以上大坝为重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一坝一策”,重点打造安顺高标准蔬菜示范区,完成10万亩示范区建设。2019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值149.16亿元,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1元,主要农业经济指标更取得了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比重“三个贵州省排位第一”。

    建档立卡对准“症结”,攻坚克难更有“韧性”。针对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中总结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足,安顺市第一时间启动了扶贫档案制度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并配套《安顺市精准扶贫归档文件整理操作导则》《安顺市精准扶贫档案贫困户“一户一档”整理方法》两个规范性操作细则,印发了《安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资料的通知》,通过建立健全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精准扶贫档案的完整归档、规范整理和有效利用。特别是对扶贫档案涉及“精准帮扶”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明确将贫困户帮扶台账、产业帮扶及转移就业资料、安全住房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贫困户一卡通流水记录资料等8个内容纳入其中,确保真抓到人、一抓到底、抓到关键。坚实以问题为导向,以统筹为支撑,安顺市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深入开展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开展贫困人口错退专项治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等“五个专项治理”,统筹推进“六大举措”,以“五抓五强”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奋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2020年6月,全市5个已摘帽县(区)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紫云自治县各项工作有序快速推进,155个贫困村成功出列,全市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取得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

    建档立卡驱动“创新”,成果共享更得“人心”。按照应扶尽扶、应纳尽纳、应补尽补的原则,安顺市从2017年起按年度为轮次开展精准识别“查漏补缺”,时间跨度覆盖了从2014年至当年的全体建档立卡贫困户。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清退2.8万人,修正和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档案信息共涉及2.1万人,为贫困人口的漏评、错退排出隐患,夯实了精准脱贫基础,着力解决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不精准的问题。在去年“春季攻势”期间,安顺市市、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帮村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共16069人分赴各地,对126091户回访对象开展大回访,核实修改建档立卡系统问题数据7.5万条。结合督查调研期间发现的建档立卡群众脱贫速度不够快、成果分享不够均衡等问题,一方面,安顺市专门出台《安顺市178个深度贫困村扶贫产业子基金种养殖业引导基金实施方案》,成立安顺市178个深度贫困村扶贫产业子基金种养殖业引导基金,基金总规模1.78亿元,用于解决全市178个深度贫困村群众发展种养殖业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推出“大坝经验”“秀水五股”等一批典型经验,持续巩固推广提升“塘约经验”,大力推广“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的平坝区“塘约经验”,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扶持培育省级龙头企业80家、市级龙头企业250家,通过强化利益联结,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通过确定土地权、宅基地权、林权、水权等“七权同确”,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多渠道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破解了“空壳村”难题。从党的十八以来,安顺市尽锐出战与贫困作斗争,成绩前所未有。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2684公里,解决9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农村家家户户通电、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完成搬迁8.2万余人,不断完善搬迁后续“五个体系”建设,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农村安全饮水“四保障”,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圆了困难群众“安居梦”。全市贫困人口从1986年的105万人减少到9.24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73%,脱贫攻坚取得决定进展,即将历史性地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