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你能看到这样一座巨轮模样的建筑坐落在岸边,其独特的外形让人一下就联想到了海。它的名字叫做“黄沙水产中心”,我们也常叫做“广州黄沙水产新市场”。这座体型庞大、设计独特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广州港(3.300, 0.10, 3.12%)集团2024年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项目“临江滨海强透水环境地下工程载水减浮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一起了解这项工程背后的的智慧与汗水吧!

当下城市空间的拓展利用需求愈加增大,临江滨海强透水地层的基坑工程也不断增多,广州黄沙水产新市场便是此类项目之一,该地下工程与临近水体的水力联系密切,场区内地下水位高,且时常遭受潮汐、暴雨袭击。对地下结构抗浮设计的要求较高,倘若对结构抗浮重视不够,过大的水浮力可能会对建筑物的安全埋下隐患。

黄沙水产新市场临近珠江,场地地下水位高,地块的砂层厚,地基的承载力较大,项目为地上4层和地下2层的主体结构,如果按照常规设计,基础形式为桩基础,且大部分是抗拔桩,施工工期长、成本高,并且由于该项目建设任务重,工期要求紧,若不创新技术方案,将无法如期完工。

为此,地产集团与广州市设计院迎难而上,组成22人的课题组,历经3年不懈探索,创新性的搭建了集地下水疏导、排泄、观测等多功能综合抗浮系统,从而有效达到依靠结构自重便能抵抗水浮力的目标。同时利用围护结构形成隔水防渗系统,结合自溢泄压、气水联合反冲洗、智能监控系统控制整个底板下方实现恒定抗浮水位,保障了建筑的稳定性。

多功能综合抗浮系统结构图

简单的说,在地下室结构建设完成后,相当于一艘船浮在水面上,为了抵抗地下水的浮力,正常需要在地下室结构下设置抗拔桩(锚)。但实际操作中,抗拔桩(锚)的施工费时费力。项目团队打破常规束缚,提出载水减浮技术方案。

通过对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进行封堵加固,将黄沙水产新市场的地下室结构“围”起来,使地下室这艘船处于类似水桶的环境中。

在“船”底及“船”身一定高度上设置多个泄水孔,让“水桶”里的水溢流进船体,增加“船体”重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水桶”内的水位。

流进“船体”的水通过水泵被有组织的排出,从而使船体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载水减浮技术在黄沙水产新市场成功的应用,有效节约了项目投资成本。2022年4月16日,相关技术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颁发的2022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且在今年获得了集团公司2024年度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充分彰显了项目团队在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上的卓越成就,同时该技术项目也是广州港集团在落实“六稳六保”,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方面上的又一次重大实践成果。

据悉,广州黄沙水产新市场是广州市“菜篮子”工程和“攻城拔寨”重点项目。该项目承载着黄沙水产交易市场转场经营和产业延伸的历史使命,在传统市场集散功能基础上对业态进行了全面升级创新。项目配置集中供氧、供冷系统、高标准环保设施,构建水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产业链,打造集交易、展贸、电商、拍卖、检测、金融、科教和文旅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产交易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化水产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