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阿里集团旗下的云办公巨头钉钉低调入局借款业务,首批合作方包括新网银行、百信银行等四家持牌金融机构。
一个月后的8月11日,新经济观察团在钉钉APP发现,钉钉的助贷业务持续扩容,合作方已经增加至六家,既包括新网银行、百信银行、杭银消金、中原消金、马上消金五家金融机构,还包括哈啰(即哈啰出行)。不过,哈罗出行与钉钉一样,并没有放贷牌照,本身就是助贷公司,且多次被报道助贷业务中存在众多问题。两者的“嵌套”式合作,或许存在潜在风险。
01
“嵌套”哈啰出行无放贷资质,合作27家机构
根据钉钉借钱页面信息,借款年化利率(单利)低至8.1%,1000元用一天最低0.22元,最高可借20万元。
钉钉借钱页面注明:“以上为部分合作机构,实际贷款方以借款协议为准。” 此外,钉钉强调,该服务由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钉钉不参与你的借钱业务,请注意维护你良好的信用记录,谨慎使用借款。
在《借款推荐服务用户授权协议》内,钉钉向用户声明了自己的中立态度,直言“您的信息将会通过加密通道传递给第三方”,并强调,“上述第三方服务由该第三方独立运营并独立承担全部责任”,如用户在使用第三方服务过程中遭受损失,用户需要与第三方协商解决。
但问题在于,钉钉的合作方之一哈啰出行,并不是金融机构,旗下也没有任何一张金融牌照。同样,钉钉本身也不具备放贷牌照,属于助贷导流。无放贷牌照的钉钉,又将用户导流给同样无牌照的哈啰出行,哈啰出行又将用户导流给平台合作的大量贷款机构。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钉钉和哈啰合作的模式,以金融机构合作名义进行营销,同时又嵌套各类助贷机构并获取个人信息,其中潜藏着合规风险。一方面个人信息多次被授权,可能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层层转包、嵌套之下,每层追加费用,可能会推高借款人的利率成本。
确实如此。新经济观察团此前报道,哈啰出行的助贷业务存在用户授权、利率等方面的问题。
哈啰出行APP内,贷款产品“臻有钱”宣传最高可借20万,年化利率10.8%(单利)起,合作伙伴为百信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亿联银行和度小满金融。
在点击“领取额度”后,用户将一键同意《臻有钱服务协议》、《臻有钱个人信息保护及隐私政策》、《个人信息共享说明》、《个人征信信息查询及使用授权书》。而根据《个人信息共享说明》,用户的个人信息将被共享给27家合作方,除了上述五家公司,还包括翼支付借钱、中邮消费金融、我来数科、天美贷、白猫贷、富行贷、锡商银行旗下锡锡贷、江苏苏宁银行-升级贷、恒小花、欢太花钱、携程金融。
而在去年底,这一合作方列表还仅有19家机构,八个月里,哈啰出行的合作方至少增加了8家。这些合作的产品运营方中,有的并不具备金融牌照,有的仅有地方小贷牌照,不具备跨省放贷资质。
2021年12月,哈啰出行就已经因个人隐私违规被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报点名。根据通报,哈啰出行涉及的问题有两项,“未向用户明示申请的全部隐私权限,涉嫌隐私不合规”;“App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未做匿名化处理,涉嫌隐私不合规”。
除了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或许因为层层嵌套,哈啰出行在利率方面存在争议。多位用户投诉称,臻有钱“不提供借款合同,年利率达到36%”;“一键多头授权,过度收集借款人隐私信息”;不能提前还清,暴力催收。
不仅如此,据自媒体开甲财经近期的报道,哈啰出行还重新上架了贷款超市业务,进一步为“人品借钱”、“借钱呗”、绿地旗下“吉客有钱”、乐享借、薪享花、易鑫车来财、借钱呗等贷款平台导流。而这些平台,本身多个就是贷款超市,又进一步层层嵌套。
其中,人品借钱推荐“高炮”,综合年利率高达42%;借钱呗的运营主体为江西赣江新区多来点网络小额贷款,但并不直接匹配贷款,而是将借款信息推给贷款中介。不过,新经济观察团今日在哈啰出行的APP内,并未找到贷款超市的入口。
除了与哈啰出行等机构合作的借钱服务,钉钉还为中信银行颜白金卡、阿维塔以及车辆抵借款平台车易融进行推广。
其中,点击进入车易融的页面,用户除了要同意钉钉的多个用户协议外,在填写姓名和手机号后,即被一键同意“买车吧”的《个人信息保护声明》。在声明中,没有任何关于买车吧和车易融的主体信息,只有“视频号”大量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单方面声明。
例如,用户要承认“以上个人信息均是自愿提供”,且同意买车吧将自己的信息分享给买车吧和关联公司使用;买车吧和关联公司会通过信息联系用户等等。
对于上述情况,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认为,上述隐私政策格式条款,免除了告知义务和须取得单独同意或授权的责任,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于个人信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其中,《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明确要求对承载个人信息的数据,推动数据处理者按照个人授权范围依法依规采集、持有、托管和使用数据,规范对个人信息的处理活动,不得采取“一揽子授权”、强制同意等方式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02
IPO箭在弦上,迫于盈利压力下场?
而钉钉入局助贷业务的原因,也被业内解读为迫于盈利压力。
博通分析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钉钉做助贷既有自身发展原因,也有自身优势。
从自身发展来看,钉钉想要扩大盈利渠道和模式,增加盈利范围。自钉钉上线以来,市场更多地将其定位于一个基础工具。在营收方面,钉钉长期依靠阿里补贴。在与阿里云合并运营以后,钉钉面临更大的营收压力。
“钉钉用户规模虽然很大,但用户在脱离某个单位的工作之后,粘性就会下滑。如今,钉钉还面临腾讯会议、飞书等同行的同质化竞争。所以从自身盈利角度来说,钉钉迫切需要一个更优的盈利方式。加上钉钉本身坐拥海量数据,在合规前提下开展助贷业务也是水到渠成”,王蓬博表示。
正如王蓬博所言,今年5月18日,阿里集团发布内部信称:计划在未来12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而云智能集团的主体恰好是阿里云和钉钉。
IPO在即,阿里云营收增速已经大幅放缓、且走向低价竞争阶段,这意味着钉钉或许更需要展示盈利能力。
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过去三年,钉钉每年网络带宽成本为15亿-20亿元,极端情况下超过20亿元。体现在业绩上,2020财年第四季度,钉钉利润损失高达30.63亿元,相较2019年同期的19.32亿元增长了近60%,可见盈利压力不小。
截至目前,钉钉的强项在于服务6亿用户2300多万企业,拥有丰富场景。2022年3月,钉钉首提商业化,并于年底公布付费DAU超过1500万。
但问题在于,国内整个企业云服务板块,都没跑出一个真正的盈利模式。已经赴港上市的易点云,2020年-2022年的总收入分别为8.13亿元、11.84亿元和13.7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844.4万元、-3.48亿元和-6.12亿元,IPO当天即破发。
从市场竞争来看,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4月协同办公APP的MAU(月活跃用户数)保持高位:其中,钉钉的MAU为1.99亿、排名第一,企业微信以1.02亿位居第二,飞书约为0.12亿,三者差距逐步缩小。
面对盈利压力和日益内卷的竞争格局,钉钉下场助贷,也是情理之中。但新经济观察团认为,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逐渐落地实施,以及金融行业持牌运营成铁律的时代,钉钉需要进一步提高合规意识,以防贷款业务侵袭产品口碑。
内容来源:新经济观察团
文 | 观察团
注:本文转载自新经济观察团,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