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布谷鳥報道)第三屆時代人物影像藝術節于2025年5月31日-6月2日在北京西城朗琴國際大廈1119會議廳舉行。本期主題是《世界視覺藝術欣賞》,由北京時代英傑經濟文化院主辦,北京中才百科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北京天道使命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肖像巡回攝影團隊聯合承辦。中國民商雜志社原社長、北京時代英傑經濟文化院秘書長王永發宣布藝術節開幕,中宣部出版物數據中心退休幹部張鐵林爲上屆藝術節閉幕式演出的歌手雪蓮卓瑪頒發形象代言人證書,北京時代英傑經濟文化院副院長孫玉良發表主題演講。
與第一、第二屆影像藝術節有所不同的是,本屆增加了開幕式演出。著名藏族歌手、時代人物影像藝術節形象代言人雪蓮卓瑪演唱了大家熟悉的歌曲《青藏高原》《翻身農奴把歌唱》,她深情嘹亮的歌聲把西藏美麗的風景呈現在觀衆眼前,她還即興爲大家進行了民族器樂演奏,她精湛的藝術表演非常具有感染力,現場博得了陣陣掌聲。
本屆藝術節由策展人李笑天爲大家分享了《世界攝影藝術作品欣賞》專題,PPT展示的攝影作品包括中國攝影師肖全的《沉思的少女》、楊延康的《抱鴿子的女尼》、姜健的《主人》等著名獲獎作品。還有外國著名攝影師Dorothea Lange的《難民》《大蕭條》等作品,還有安德烈·柯特茲于1928年在巴黎拍攝的《小狗》,美國攝影師布魯斯·戴維森的《工作間隙抽煙的小醜》,約瑟夫·柯西的作品《美國作家海明威肖像》,愛德華·韋斯頓于1936年拍攝的《人體》,W. 尤金·史密斯于1946年拍攝的《走向天國樂園》;亞瑟·薩斯于1951年3月14日拍攝的《愛因斯坦》吐舌頭的經典照片,該作品當年在全球媒體引起轟動,拍賣價格高達80萬美元;還有菲利普·哈爾斯曼于1962年拍攝的世界懸疑影片大師《希區柯克》叼煙鬥的肖像,大衛·貝利于1971年拍攝的《列侬和洋子》,斯蒂芬·麥凱瑞于1984年拍攝的《阿富汗女孩》,攝影家芭芭拉·克魯格于1985年拍攝的《金錢能買愛情》等80多幅世界著名人物攝影作品。
本屆藝術節活動還現場播放了愛情與法治主題的世界著名電影片段展播,包括奧斯卡獲獎影片《巴黎聖母院》、《亂世佳人》、《阿甘正傳》、《廊橋遺夢》、《泰坦尼克号》《人證》《追捕》《佐羅》等著名電影的精彩片段。
在開幕式上,北京時代英傑經濟文化院副院長孫玉良發表了《人物拍照是關乎人生幸福的面子工程》的主題演講。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每個人差不多都有微信,許多人都有自己的自媒體平台。社交媒體時代,人的一張臉已經成爲個人品牌的logo。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的不是照片,而是人生赢家的證據;微信頭像是個人氣質的展示。在城市陌生人社交場合,每個人關注一個陌生人隻有0.3秒,在這麽短的時間内,人們根本沒有時間欣賞一個人的“内在美”。而一張光線柔和、角度考究、充滿藝術感染力的頭像,能很快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人到中年,許多人開始不知不覺中懷念自己年輕時的樣貌,可是時光如流水,一去不複返。這時候,當一個中年人翻看手機裏拍攝的年老色衰的自拍照時,自信心不免會受到挫傷。可是,如果由專業攝影師精心拍攝的藝術照,那心情自然就不一樣了。這就好比存進“顔值銀行”的定期存款,等年華老去時還能取出來看一看自己年輕時的美貌。回顧過去的經曆,是爲了更加珍惜每一個瞬間即逝的當下。這種心理安慰的效果,有時候比抗衰老面霜還管用。因此,人像攝影藝術最偉大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夠制造出“美麗誤會”那樣的奇迹。通過化妝與光影投射,視覺藝術家能把五分的顔值包裝成七分八分。雖然我們觀看照片上也知道這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圖像,不過,還是樂意接受“看上去挺美”的藝術錯覺。有時候,一個恰到好處的抓拍,能夠呈現蒙娜麗莎微笑一般的神秘美感。這些照片雖然不能直接帶來财富,但是也可以展現人物的最佳精神狀态。當然,一張好照片能省下大量的解釋成本,一張展現專業形象的商務照,省去了向客戶證明你靠譜的千言萬語,一張有格調的好照片就是最好的無聲推銷員,可以有助于我們事業上的成功。
參加第三屆時代人物影像藝術節的伍芸女士,是攝影界和化妝界的知名人士,她從專業角度對藝術節提出一些建議,希望這個藝術節活動成爲北京一張文化藝術品牌,也是攝影攝像行業的一個值得驕傲的平台,通過攝影作品展示、影像藝術講座、世界著名攝影師作品、世界經典電影欣賞等,打造大衆化影像藝術準專業化平台,構建一隻具有奉獻精神的攝影師、攝像師精英團體,推出自己有特色的高端産品,這才能充分發揮影像藝術節的大衆視覺美學普及作用。
北京心理咨詢師王妤澤女士受邀請參加藝術節,慕名北京時代英傑經濟文化院副院長孫玉良是一位詩人,希望爲她寫一首詩作爲紀念,孫院長當即用手機寫下七律詩一首《贈心理咨詢師王妤澤》:“居之福裏識芳面,五載重逢各燦然。執手歡言心愈近,傾杯笑說志更堅。鄙夷粗俗茶代酒,敬慕文雅讨詩篇。高歌一曲贈姝麗,并展風華向碧天。”
北京吉科集團副理事長兼總經理田哲原本是來找策展人李笑天談研學合作項目,該集團在延慶大學城創辦了北京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産教融合示範中心,四大核心闆塊:人才、科技、文化、金融爲一體多元化經營,也是全國産教融合工作委員會北京運營中心。作爲集團的一把手,她每天日理萬機,這次是剛從外地出差回來,到了北京時代英傑經濟文化院會議室一看,發現原來的會議廳擴大後改成了人像藝術展廳。當她看到那麽多普通人都拍出了明星範兒的照片,不禁有些心動,因爲攝影師團隊馬上要下班,她來不及仔細裝扮,就素顔拍了十多張。這張照片從衣着上黑白分明,正好對應了她黑白分明、雷厲風行的性格,呈現出“巾帼不讓須眉”的幹練風格。
爲人力資源專家、作者面對面主講嘉賓的王勝會女士,曾經出版過多部人力資源專著,是我國知名的實戰派人力資源專家,她也在百忙之中趕到攝影現場,匆匆忙忙,一口氣拍了十多張照片。盡管幾十年的人力資源研究與實戰磨砺了她棱角分明、慧眼識珠的性格特質,但是,當她身穿一襲深色職業裝站在鏡頭面前時,依然掩蓋不住她“才女+氣質女”的知性美女底色,她富有親和力的微笑中透出滿滿的自信,甚至還帶有幾分霸氣女總裁的豪爽。
參與拍照的小夥子趙玥衡今年才29周歲,他穿着一件深灰色體恤衫,看上去比他的實際年齡大好幾歲。第一天拍照,他對自己的白色服裝和表情都不太滿意。第二天,他換一身衣服再來拍照,果然找到了青年人的那分朝氣。他學習易經還不到兩年時間,感覺自我形象有點少年老成的意味。他把自己的肖像藝術照在朋友圈發布後,很快有好友發給他一段評論《青澀的年華有趣的靈魂》。文中寫道:“趙玥衡是一名初入易經風水文化的青年研習者。他初入此門,略顯青澀,亦如青澀卦爻藏成長,且看這位少年的靈魂有趣有光。祝願他循易理穩步向前,于求知途中綻放自我。”
在本屆藝術節閉幕式上,活動承辦單位北京天道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海燕爲第二屆時代人物影像藝術節獲獎嘉賓,北京春輝國際郵輪俱樂部召集人金梅頒發了消費冠軍紀念獎品。金梅女士在獲獎感言中表示,感覺退休後才迎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不管是外出旅行,還是來藝術節現場拍照,都是豐富自己的生活經曆,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感謝主辦方給我們提供這麽好的機會,北京時代英傑經濟文化院主辦的系列文旅活動,爲我們平凡的生活增光添彩。
在6月2日下午舉行的藝術節閉幕式上,北京時代英傑經濟文化院院長李笑天介紹了爲期三天的藝術節盛況。本屆藝術節參觀人數160餘人,通過微信報名接龍150多人,拍照嘉賓50餘人,約占張總參加人數的三分之一。本期活動參與拍照的嘉賓分别來自北京、河北、河南、陝西、湖南、内蒙古等地各行業人士。至此,三屆藝術節合計參加人數已經突破五百人。根據多數參與者的反饋意見,這不僅是一場攝影藝術和生活美學的盛宴,而且是一次生動的人像攝影藝術體驗活動,大家希望藝術節作爲常年文化活動項目繼續辦下去。
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西城書畫協會會員,釋竹文化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産經新聞書畫院會員、著名書畫家劉蘇安爲組委會贈送自己創作的國畫作品《歸途》。來自首都的文藝界人士獻上了精彩的文藝節目,其中有一些演職人員是“時代英傑藝術團”籌備人員。著名軍旅音樂家、《啊,海軍》創作者羅華黨獻上一首笛子獨奏曲《洪湖水浪打浪》,悠揚、歡快的節奏把人們帶入了洪湖岸邊。接下來,影視歌三栖演員周子蕙爲大家演唱了一首粵語歌曲《漫漫前路》,她的歌聲像江南的綿綿細雨,給人一種懷舊又略帶傷感的韻味兒。
著名歌手、影視歌三栖演員埃琳金娜演唱了一首女聲獨唱歌曲《爲黨喝彩》,歌聲嘹亮,铿锵有力,充滿了對黨的熱愛之情。資本方舟董事長、色空藝術團團長沈普芳演奏了色空鼓獨奏《浏陽河》《東方紅》等,色空鼓低沉、緩慢的曲調呈現出一種古韻悠悠、“空山鳥鳴澗”的空靈之美。三合拳傳承人孫社堂爲大家表演了取自《道德經》意境的古老拳技。身體詩歌戲劇創始人張巍表演了魯迅的詩歌,飽含激情、铿锵有力的朗誦,時不時作出大膽的肢體動作,具有震撼的舞台效果。本屆藝術節策展人李笑天也爲大家獻上了歌曲《月之故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因爲有兩位參演的歌手尚未趕到藝術節現場,主持人張晨曦決定自己臨時加演一個詩歌朗誦《在山的那邊》,此時正好發揮了她少兒語言培訓的長項,她很快調整狀态,深情地望着遠方,開始擲地有聲、聲情并茂的朗誦,從她那抑揚頓挫的聲調裏,從她那望眼欲穿的眼神裏,我們似乎看到了山那邊波濤洶湧的大海,還有青蔥少年那可望不可即的人生夢想。
閉幕式演出的下半場,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研究生特侖爲大家演唱了自己創作的歌曲《東方升起火紅的太陽》,真實再現了當年政府救助災民的場景和蒙古牧民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他還用蒙古語演唱了一首經典老歌《贊歌》,一聲長調如行雲流水,把觀衆帶到了一望無際的内蒙古大草原。意猶未盡,特侖邀請雪蓮卓瑪一起登台,演唱了一首經典民歌《敖包相會》,讓觀衆領會了從高原到草原的浪漫而美好的愛情抒發。
在晚會接近尾聲的時候,一位來自西安交大的研究生範美琪和來自河北大學的研究生範美琳姐妹倆合唱了一首《西海情歌》,從她們全心投入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們非常喜愛這首歌,也的确引起了台下觀衆的共鳴,有人跟着一起唱,使得晚會氣氛推向了一個小高潮。
6月2日晚上6-8點,部分參加藝術節閉幕式的人士參加了第一期“六位一體音樂培訓班”,由該培訓體系首創者、著名軍旅音樂家羅華黨主講,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音樂學院的樂理、鑒賞、視唱、演奏、即興、創作等六門課程濃縮、交叉講解于一體,讓學員可以在半年内快速掌握音樂學院四年的基礎課程内容。一個小時講解和示範後,學員開始練習唱歌、鋼琴伴奏和樂器演奏。
參加第一期培訓的學員們表示,羅華黨老師發明的這套教學法非常好,門檻低,接地氣,小白們容易快速入門音樂課程。但是,學員大多數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他們普遍存在兩個困難:第一,很多人不懂五線譜,看不懂樂譜很難領會老師所講的精華。第二,多數學員聽課時能聽懂,但是記不住,大部分課程内容離開課堂都忘差不多了,需要下課後自己反複練習才能記住。
供稿:李丹青
編審:藍乙人 李新光 王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