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26日电 题:李晓铮的船舶“心脏”守护记

七月盛夏,李晓铮以机务员身份踏入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船舶分公司,开启了与巨轮“心脏”相伴的职业生涯。课堂上的机械图纸化作眼前轰鸣的机舱,课本里的原理变成手中沉甸甸的工具,这位青年仅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学子到守护者的蜕变。

分公司为新员工量身定制岗前集训,老船长系统讲授安全规程,轮机长手持零件模型拆解主机、辅机构造。李晓铮白天记录要点,晚间对照设备反复琢磨,逐渐掌握故障研判要领。结业考核中,他以满分通过理论测试,但真正的考验还在现场。

首次独立巡检时,仪表盘上密布的数据让他一时无措。轮机长指着一处油管接口点拨:“密封胶多一毫米影响压力,少一毫米导致泄漏——安全就藏在这毫厘之间。”这句话刻进了他的心里。此后每次巡检,他都带着放大镜心态,不放过任何细节。

一次辅机检查中,他因专注数据核对而疏忽了散热叶片检查,师傅发现了一道细微裂纹。没有责备,只有示范:如何通过声音辨异常、通过触感识振动、通过数据测性能。师傅叮嘱:“守护机舱就是守护全船生命,须如履薄冰。”李晓铮就此养成“三步查”习惯——查前预判、查中多维、查后复核,笔记里密密麻麻标注着重点部位。

目前,他已能独立完成常规维护,每日两次雷打不动的巡检、上百组数据核验、突发故障的紧急处置,成了他的日常。机舱轰鸣声不再刺耳,反而成为判断设备状态的背景音。他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这就是机务员的担当。”

如今,李晓铮正跟随前辈参与主机大修项目,他说未来要钻研智能监测技术,让传统经验与数字赋能结合,为船舶安全注入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