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25日电 李孟迪,一個聽起來溫和的名字,屬於一位做事卻異常沉穩幹練的“00後”小夥。他的“戰場”不在高空,而在占地廣闊的物資倉庫和密密麻麻的數據表格之中。

中交一航局木壘風電專案不同於普通專案,設備的型號更複雜、零部件的種類更繁多、對材料的精准度和時效性要求也極高。小到一顆特殊材質的螺絲釘,大到數十米長的葉片、重逾百噸的塔筒,每一件物資的進場、驗收、保管、發放,都關乎整個專案的施工進度和品質安全。李孟迪常說:“我的工作就是不讓專案‘等米下鍋’。”他是整個專案供應鏈的“末梢神經”,更是保障工程品質的“第一道防線”。

戈壁環境惡劣,沙塵暴不期而至,嚴寒酷暑交替考驗著人和物資。李孟迪的日常工作充滿了挑戰。他手裏總拿著厚厚的清單和檢測工具,對每一批進場材料都“斤斤計較”,嚴格核對數量、規格型號和品質證明檔,絕不放過任何細微的差異。供應商都知道,中交一航局的那個年輕材料員“不好對付”,眼光犀利,原則性極強。

除了傳統的管理方式,李孟迪更是數位化管理的能手。專案規模浩大,傳統的人工記賬方式根本無法應對。“每一件物資從採購訂單生成開始,就擁有了獨特的‘身份證’。利用物資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從運輸、到場、驗收、入庫、出庫、安裝位置等資訊全部錄入系統。”他戴著安全帽,拿著掃碼槍,在現場裏穿梭,活像個現代化的“快遞分揀員”。

戈壁遠離城市繁華,常伴風沙孤寂。但李孟迪卻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價值和溫暖。如今,當看到首批風機在藍天下列陣,巨大的葉片迎風轉動,將清潔能源源源不斷送入電網時,李孟迪心中充滿了自豪。他知道,在這宏偉的圖景裏,有他守護過的每一塊鋼板、每一箱零件、每一份單據。他雖不直接安裝螺栓,卻保障了每一顆螺栓的可靠;雖不親手擰緊線纜,卻確保了每一根線纜的精准到位。

他是李孟迪,新疆木壘風電專案部的材料員,在風語呼嘯的戈壁上,用堅守與細緻,默默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平凡而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