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7日电 渤海湾畔,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天津港集疏运通道项目部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如钢铁森林。作为天津市“零号工程”,这项“三高”项目(高关注度、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等级)正以一套刚柔并济的安全管理体系,诠释着现代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哲学。

项目部将安全责任植入组织毛细血管,每个岗位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网格化管理将87个施工点位责任到人。更创新的是“应急朋友圈”机制,邀请医护人员驻场培训心肺复苏,与消防支队共建联动平台。在模拟汛期抢险演练中,从预警发出到人员撤离仅用时6分钟,印证了“平时共建、战时不慌”的智慧。

项目总工主持的月度风险分析会,产出动态更新的“风险云图”。这张可视化图表标注着229处承台基坑的风险等级,其中通过设计变更将开挖深度控制在3米内,使高风险作业降级为可控操作。而墩柱施工采用的“牛腿+贝雷梁”支撑体系,如同给高空作业装上“钢铁骨架”,稳定性提升200%。

现场安全设施体现着精细化管理,墩柱施工采用环抱式梯笼,盖梁作业使用定型化平台,连登高扶梯都经过人体工学改良。更具温度的是“班前会变革”,管理人员轮值参加班组晨会,用事故案例动画替代枯燥条文。产业工人李师傅说:“现在每天晨会就像看安全短视频,知识点想忘都难。”

项目部将“平安是福”文化具象为可感知的行动:每月对起重司操、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开展VR实景培训,违章者需通过沉浸式体验完成“安全补考”。这种“科技+人文”的模式使违章率下降73%。项目经理指出:“最高级的安全管理,是让规范成为本能反应。”

如今,该项目已连续安全生产400余天,其创建的“条件验收三卡制度”(风险提示卡、作业要点卡、应急明白卡)正在普及推广。当夜幕降临,工地警示灯如繁星闪烁,这条安全防线正守护着天津港的明天,也在诠释着“令行禁止”如何从口号转化为守护生命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