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7日电 2025年10月18日,重庆港涪陵港区清溪作业区迎来关键节点,水工主体结构全面完工,标志着工程正式转入陆域构筑物施工阶段。这座位于长江上游航道520公里处的现代化作业区,正以惊人的速度从蓝图变为现实。
面对长江流域高温与强降雨的双重考验,中交一航局一公司重庆幸福三社项目部团队以科学方案应对自然挑战。通过精细化编排施工流程,他们抢在丰水期前完成关键节点,为后续施工赢得宝贵窗口期。
现场技术管理人员采用动态调整策略,将天气影响降至最低,确保混凝土浇筑与钢结构安装质量零瑕疵。这种“与江水赛跑”的智慧,体现了现代工程管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尊重。
当前,陆域施工已全面铺开。综合办公楼与封闭仓的基坑开挖同步推进,T2、T3廊道的钢架如巨龙般向江边延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港道路建设,680米的道路已完成土石方作业,未来将与348国道涪清路无缝对接。施工负责人表示:“我们采用‘区域负责制’,每个板块配备专属团队,像拼图一样精准推进。”
清溪作业区的5000吨级通用泊位,设计年吞吐量达369万吨,将成为涪陵“1+3+N”港口集群的关键落子。其200米岸线码头平台与356米廊道,犹如为长江经济带安装的“变速器”,可显著提升渝东南地区大宗货物周转效率。当地航运专家评价:“这里距涪陵城区仅15公里,既能共享城市配套,又避免对居民区造成干扰,是产城融合的典范。”
随着二级平台配电房等设施陆续封顶,作业区智慧物流系统也进入调试阶段。未来这里将应用AI调度、无人铲车等新技术,实现“江铁公”多式联运的智能衔接。正如项目总工所言:“我们建的不只是码头,更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数字神经末梢。”
当最后一车混凝土注入管理用房地基时,夕阳正映照在蜿蜒的引桥上。这座肩负着区域经济使命的港口,正在建设者的汗水中悄然重塑着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格局。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