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香港4月19日电(高宝玲 刘帅辰)农资安全关乎农业生产的稳定、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非法生产销售假化肥、假种子等伪劣农资,严重扰乱农资市场秩序,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为有效遏制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哈尔滨市公安局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全力打击涉假农资犯罪,从源头守护农业生产安全。
构建信息网络 扩大线索来源
市公安局在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同时,以“四动”工作理念为牵引,采用食药环侦支队带动区县大队,区县大队带动辖区派出所,依托“两队一室”警务模式,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优势。
一方面,依托派出所“社区警务队”日常工作中的“一标三实”制度,对辖区从事生产、加工的食品生产经营的“小作坊”、“黑加工点”或食品类仓储点进行详细登记并集中建立清单台账;另一方面,依托派出所“案件办理队”对“社区警务队”反馈情报信息、线索进行核查,对可能涉嫌犯罪的线索及时通报食药环侦部门进行经营,最终成案打击,逐步形成了强化阵地控制与扩大线索来源双重良性循环。
开展专项行动 精准打击犯罪
为集中整治涉假农资问题,市公安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行动中,坚持以打开路、精准发力,对制售假化肥、假种子的生产窝点、销售网络进行全链条打击。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线索进行梳理、分析,锁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点案件。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展深度经营,查明犯罪链条的各个环节,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和作案规律。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适时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捣毁犯罪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查扣涉案假农资,最大限度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防范意识
市公安局在依法严厉打击涉假农资犯罪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识假辨假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
组织民警深入农村集市、田间地头、农资经营门店等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农民群众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剖析涉假农资的危害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引导农民群众从正规渠道购买农资,索要并保存好购物凭证,增强维权意识。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打击涉假农资犯罪的成果和典型案例,揭露犯罪伎俩,营造全社会关注农资安全、参与打击涉假农资犯罪的良好氛围。
建立长效机制 巩固治理成果
市公安局积极推动建立健全涉假农资犯罪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加强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监督,确保涉嫌犯罪案件依法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2025年4月19日,共工新闻记者从哈尔滨市公安局政治部新闻宣传处了解,同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打击合力,提升执法效能。推动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资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实时监控,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进一步优化农资市场环境。
作者:高宝玲 刘帅辰
供稿:哈尔滨市公安局政治部新闻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