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0日电(通讯员:苏新越)一份好的家风家规,如同一面澄澈的镜子。它既能映照出一个家庭崇高的思想品德,更能化作后人前行路上的精神指引,为人生选择锚定方向。自毕业后入职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船舶分公司,每当工作中遇到选择的十字路口、面临考验的关键时刻,爷爷儿时对我的谆谆教导,总会清晰地浮现在脑海。而串联起那些温暖记忆、让教诲变得鲜活可触的载体,正是爷爷那辆陪伴了他多年的旧自行车。
从我记事起,爷爷每天清晨都会推着那辆旧自行车出门。那时他在水利局上班,单位离家有十多里路,可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愿麻烦单位派车,也不肯坐同事顺路的摩托车。“公家的资源要用到正事上,咱自己的事,能克服就克服。”爷爷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夏天太阳毒辣,他就戴着顶洗得发白的旧草帽,后背的汗湿了一层又一层,车把上挂着的铝制水壶里,永远装着凉白开;冬天寒风刺骨,他裹着厚厚的棉袄,膝盖上绑着旧棉絮御寒,骑车时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消散,可他的脊背始终挺得笔直。有一次,我趴在窗边等他下班,远远看见那辆熟悉的自行车从街角拐过来,爷爷却推着车,脚步有些沉重。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他去村里帮忙修井,回来的路上自行车爆了胎,他硬是推着车走了三公里路。我心疼地问他为啥不打电话让人来接,他却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这点苦算啥?水井修好了,村民能吃上干净水,比啥都强。”
爷爷的自行车,还载过不少“特殊”的乘客。有一年夏天,村里闹旱灾,爷爷每天下班都要绕路去村东头的灌溉站,帮村民检查水泵。那天我吵着要跟去,他便让我坐在自行车前梁上,慢慢推着车往前走。路过小卖部时,店主阿姨要给我递冰棍,爷爷连忙摆手拒绝:“不用不用,咱不能占别人便宜。”后来我才明白,爷爷不是小气,而是他始终记得自己是水利局的公职人员,一言一行都要对得起身上的责任,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个暴雨天。那天雨下得格外大,爷爷本该休息,却突然接到单位电话——有个村子的水井倒灌了雨水,村民饮水安全受影响。他抓起雨衣就往外冲,我追在后面喊:“爷爷,雨太大了,等雨小了再去!”他却回头匆匆说:“水井倒灌可等不得,村民的饮水安全更等不得!”话音刚落,他就骑上自行车,很快消失在茫茫雨幕里。
那天晚上,爷爷直到半夜才回来。他浑身湿透,裤脚沾满了泥,自行车的挡泥板也被刮得变了形。可他进门说的第一句话,却是“水井没事了,大家能放心喝水了”。看着他疲惫却欣慰的笑容,我忽然懂了:爷爷骑的不只是一辆自行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如今我渐渐长大,爷爷的自行车早已不再载人,静静靠在墙角落了些灰,可它承载的家风,却像一盏灯,始终照亮我前行的路。每当我遇到诱惑、想走捷径时,总会想起爷爷骑着旧自行车,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身影——那身影告诉我,做人要像爷爷的自行车一样,朴素而坚定,正直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