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7月17日电(通讯员:张恒)鹿西岛,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在这里,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奇特的岛礁景观、丰饶的海洋资源、淳朴的渔乡风情共同绘就成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生态画卷。

近年来,鹿西岛沿岸海洋垃圾污染、沙滩滩面下降问题日渐突出。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当地推动了一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实施。中交一航局相继承建了“蓝色海湾”生态建设项目和环栖鹿湾片区沙滩建设工程,通过砾石滩修复、岸线整治、沙滩治理等,助力鹿西岛打响“离岛慢生活”生态旅游品牌。

“几年前,位于鹿西岛东北部的妩人岙和东臼岙还是遍布垃圾,砂石裸露,进出不便的野沙滩,风一吹塑料垃圾吹得哪都是。”谈及建设之初的场景,“蓝色海湾”生态建设项目负责人宋福森还记忆犹新。

“蓝色海湾”生态建设项目共对妩人岙和东臼岙两处天然沙滩进行整治修复,岸线建设总长度约410米,包括沙滩块石整理、回填砂层、绿化等。项目团队进场后,通过实地踏勘,深入研究后,确定了“因地制宜,绿色施工,岸绿景美”的建设理念。

然而,刚开工,项目团队就犯了难,为清理海滩上的各类垃圾,东臼岙可以通过已有护岸形成的临时便道供人员设备进场,而妩人岙只有一条狭窄的栈道能让人员进入,大型设备无法通过陆上通道进入施工现场。“这个简单,抢滩登陆游戏大家都玩过,咱们就从海上登陆妩人岙。”宋福森在每日调度会上说道。随后项目团队采用平板船搭岸,施工机械及回填材料直接由海上登陆,海漂垃圾、尖锐碎石等由人工配合挖机完成清理后,统一由船舶运输到指定地点处理。

解决完交通问题后,项目团队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场地平整和垃圾清理工作。紧接着项目团队因地制宜,在妩人岙回填鹅卵石,打造色彩斑斓的鹅卵石滩,东臼岙则回填海沙,开发多样化的自然景观。“这里潮差太大了,经统计低潮和高潮时段水平面相差近4米,涨落潮历时6小时,我们刚回填好的海沙,很容易就被潮水带走。”看到潮汐数据后,宋福森马上召集项目团队研究对策。

“我觉得咱们还是要拿到一手数据,到底能冲刷多少,影响有多大,需要做一个试验。”宋福森在会上提议。随即项目团队设立观测点,记录海水涨潮、退潮时对沙滩冲刷的数据,再进行汇总分析。通过观测数据,项目团队决定在滩肩处堆放沙坝,类似一条围堰,待沙坝内充填足够的沙后,再在沙坝上开泄潮口,供海水涨潮时涌入沙滩,形成海塘,增加沙的密实度。退潮时,利用沙坝也可阻挡海潮带走过多的沙粒,有效避免了充填海沙的大面积流失。后续项目建设完成后,沙坝会随着海水冲刷渐渐消失,融入近岸沙滩,而内部的充填完成的海沙,也已经有了足够密实度,无惧海潮冲刷,与海岸线真正融为一体。

海蓝、沙净、湾美、岛丽。在项目团队的努力下,2024年6月,“蓝色海湾”生态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曾经的沙石湾一跃变成了金沙滩,成了海岛群众亲海嬉戏的“游乐园”。

2024年11月,在鹿西岛西部,环栖鹿湾片区沙滩建设工程开工,项目团队在原有沙滩基础上,通过沙滩清理和新沙铺设,修复受损岸线,仅用1个月时间就建成了9081平方米的新沙滩,进一步提升了鹿西岛景观效果。“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意到原有沙滩围墙上的彩绘,使用的是普通油漆,容易脱落,而且掉入沙滩或被冲入海中会造成一定污染。”项目负责人薄学涵介绍道。项目团队在建设完成后,特地和当地村委会沟通更换围墙彩绘,并使用环保油漆,既提升了沙滩的视觉效果,又防止沙滩遭受污染。同时考虑到景观效果和基础保持,项目团队还在沙滩中创新种植了棕榈树,原来无人问津的脏乱海滩,华丽转身成为风景秀美的游玩景点。

近年来,中交建设者参与鹿西岛生态修复沙砾石海滩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岸线修复长度541米,有效提升了海岛特色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为洞头区“海上花园”建设,提供了中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