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記者 裴熔熔 文 冉衡 攝影 張小利 剪輯】秋分至,中原大地迎來了秋意漸濃的清涼。黃河故道旁,開封市蘭考縣儀封鎮正在熱情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作爲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舉辦地,蘭考縣儀封鎮近年來聚焦高标準農田建設、設施農業提升、鄉村綜合整治等核心領域,全力描繪鄉村振興新藍圖,成爲引領當地鄉村變革的标杆。

在此過程中,活躍在儀封鎮大街小巷、田間地頭的“棕榈人”,是尤爲特别的存在。

依托在規劃設計領域40年的深厚積累,棕榈股份承擔起了儀封鎮鄉村振興整體規劃者的關鍵角色,從高标準農田建設,到現代農業産業園打造,再到鄉村基礎設施升級,爲儀封鎮鄉村換新顔、産業添活力、振興譜新篇。

爲儀封寫下的豐收詩篇

街頭巷尾整潔清幽、田疇阡陌瓜果飄香、農舍庭院别具特色……尤其是一片片規劃整齊、綠意盎然的高标準農田,讓人油然生出“夏日麥兒黃,芬芳醉故鄉”的喜悅與期待感。這是棕榈股份在儀封寫下的豐收詩篇。

“農業發展也要培育新質生産力,其核心就是構建高效、智能、綠色的現代農業體系,基于科技創新、信息技術等新生産要素的深度融合和創新性配置,推動農業生産方式的根本轉變和升級。”棕榈股份河南區域副總經理張彥濤告訴大河财立方記者。

基于這一準則,棕榈股份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将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爲智慧農業。如今的儀封鎮高标準農田示範區,已全面安裝了先進的噴灌系統和智能化控制設備。這些設備能夠根據土壤濕度、作物生長周期及天氣情況,自動調整灌溉時間和水量,實現精準灌溉。與傳統的漫灌方式相比,節水率可達40%以上,同時确保農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都能獲得最适宜的水分供應。

示範區内還配備了土壤墒情監測儀、物聯網蟲情信息采集設備和植物病菌孢子捕捉儀等智能化監測設備。這些設備能夠實時監測農田環境參數,及時預警病蟲害風險,爲農民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有效降低農業生産的風險和成本。

“通過一系列智能化和數字化技術的提升和應用,棕榈股份的高标準農田已全面邁入3.0時代。”張彥濤說。

成效也是顯而易見。通過消除田埂溝渠、優化土地布局等措施,項目區新增了約5%—-8%的種植面積。以平均增加6.5%計算,這意味着儀封鎮高标準農田項目區額外增加了約250畝的種植面積。按照當地主要農作物的平均産量和市場價格估算,新增種植面積每年可帶來數十萬元的增收。

同時,智慧農業技術的應用也顯著降低了農業生産成本。以施肥方面爲例,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使得每畝農田的肥料成本降低了約20%。智能化設備的引入也減少了人力成本。據統計,與傳統農田相比,儀封鎮高标準農田項目區每年可節省人工成本、電費及肥料農藥費用近百萬元。

永不落幕的豐收節

作爲第一個從國家層面專門爲農民設立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從2018年開始,每一年都相約農曆秋分。“永不落幕的豐收節”核心理念,正與棕榈股份的規劃運營思路不謀而合。

“就像高标準農田建設一樣,保障高産很重要,後續的維護同樣重要。所以在儀封鎮的整體規劃中,我們明确了一個理念:以豐收節爲原點,将田園鄉村的各種要素聚合起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下,持續地運營下去,真正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激發儀封鎮的内生活力。”張彥濤告訴大河财立方記者。

秉持這一理念,棕榈股份項目設計團隊深入調研當地資源禀賦、人文曆史和特色産業,按照“樸素樸實、簡約簡單、用心用情、落實落地、标準标志”的原則,制定了科學合理的鄉村振興發展規劃。

“大拆大建不符合現在的發展趨勢,而且蘭考農村的硬件設施也相對完善,所以我們重點聚焦于軟環境的提升。比如拆掉高牆,改成無縫對接的小矮牆,讓鄰裏間對接更融洽;盤活閑置的老院子,改造成餐飲、茶館、民宿等不同業态,激活沉澱已久的空心村;打造了農創街區、市井大集、電商直播室、休閑廣場等功能區,實現農業與旅遊、文化的深度融合;還精準定位未來客群,引入了研學教育項目,打造特色教育基地,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赢。”張彥濤說。

除此之外,儀封鎮道路橋梁、景觀綠化、産業振興的背後,都有棕榈股份的身影。

“黃河舊故道,今日花果園,美酒迎賓客,儀封史無前。”如今的儀封鎮已初步實現了張彥濤的設想。大街小巷中、田埂阡陌上,随處可見遠道而來的客人,閑适漫步間,湧動着令人心安的煙火氣。

行走在鄉間的設計師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用舊磚瓦留住記憶。

100多年前,由于黃河故道沙化嚴重,黃河岸邊的村子整體搬遷,當時的磚瓦房就空置了下來。跟很多舊房子一樣,如今面臨着被拆的命運。

“這一磚一瓦看似不值錢,但承載着當時的審美、技藝與回憶,上面的花紋非常精美。包括它的排布和處理,都凝聚着老工匠們承襲下來的經驗與思路,這是文獻中查不到的。”棕榈設計集團業務副總裁施鵬說。

爲了完整保留這種原汁原味的生命力,棕榈股份團隊多方協調,将這些舊時的磚瓦從黃河岸邊“搶救”下來,“複原”到了當前儀封鎮的改造之中。

對于棕榈人來說,鄉村設計更需要藝術和文化内涵。“城市設計就是一片空地随便畫,畫完之後賦予它一些内容。但鄉村的東西原本就有生命力,拆掉後就丢失了原有的肌理。所以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我們堅持回歸本質,力争在每一個點上精細化地還原鄉村的原貌。”施鵬告訴記者。

爲了做到這一點,在儀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前,棕榈股份派出了十幾人的精幹小隊進行實地考察,每人一段進行“地毯式”排查,重點針對破壞鄉村風貌及不利于居民居住功能的地方來優化提升。在一年的時間内,棕榈股份團隊走訪了将近200棟傳統豫東民居,最多的時候一天就能跑上130多公裏。

“這一年來,我們的收獲是很大的。我們将儀封的地形、氣候、道路、排水灌溉系統等熟記于心,了解了其中哪些環節容易出現問題,這樣在規劃設計時就能有效去應對。比如有些地方坡度很大,我們就要想怎麽去降低坡度;有些地方下雨就積水,我們就要思考解決的方案,然後與村民進行讨論與優化。”施鵬說,“我們不是坐在辦公室的設計師,是行走在鄉間的設計師。”

據了解,依托在“投、融、管、建、運”方面的綜合優勢,棕榈股份近年來持續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态環境治理、鄉村文化旅遊”等領域深耕細作。截至目前,棕榈股份參與設計及建設的鄉村振興項目已超140個,高标準農田項目的建設面積超74萬畝,爲鄉村振興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棕榈力量、棕榈智慧與棕榈方案。

責編:陳玉堯

審校:陳筱娟

審核:李震

監審:萬軍偉